三鹿十年“收买”了我的心
——
河北一个老奶牛养殖户眼里的“龙头”

  策    划:江  山
            新华社河北分社网络室主任
  栏目主持:陈玉 王炳美
            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
  设计制作:王东宏
            新华网河北频道网络编辑

相关链接

· “三只小鹿”怎样拉动一个奶业大省——石家庄三鹿集团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查之一
· 十余年企农双赢因何得来——石家庄三鹿集团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查之二
· 群牛竞逐如何再迎风雨——石家庄三鹿集团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查之三
· 三鹿十年“收买”了我的心——河北一个老奶牛养殖户眼里的“龙头”

    霍桂林被人喊了过来,脚趾甲盖上顶着泥巴,把记者领进了他在养牛小区里新盖起的平顶新房。他今年42岁,虽然岁数不算老,但论他从1991年起加入到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农户”的加号后头养奶牛的资历,即使在河北省新乐县闵镇村这个奶牛大村里,掰掰手指头也算得上一个老奶农了。
    “把你跟三鹿签的合同拿来给我们看看吧。”记者向这个十年的合同养牛户提出来。老霍上别的屋找了一会儿,回来说:“给了户里了,还真不知道搁哪儿哩。”他只好口头讲讲,合同是一户一个,一年一签,上头有对农户交奶数量、质量的要求,也有公司按质定级论价、决不压级压价的条条。“你不好好保存着,出了事情拿什么找他们?”记者半开玩笑,老霍却满不在乎,这么些年一般都成习惯了,我不违他的章,他也准按合同来,从来不“黑”我们,十年都没有事。

    1991年底,霍桂林花两千多块钱从本村买进了第一头黑白花奶牛,成了三鹿名单上的一个新合同户。头一年,这头牛就给老霍家带来了大约三四千元的进项,摸着门的老霍到1993年就变成了4头牛的“牛头”,老院子显窄了。今年村里扩大养牛小区,在村外征了地,一亩一户给统一圈了围墙,老霍搬进了西头第一户,奶牛增加到11头,在四周玉米地青纱帐的环抱中,他心气儿更足地侍弄起牛来。
    现在一头牛就是1万多块钱,你为什么这么敢买牛啊?老霍说,就凭三鹿对俺们的支持劲儿不小。这么些年一直给的设备都无偿,到现在挤奶器、冷却罐、运奶车都是机械化,收奶质量高,价钱也就高;养牛治病,从一开头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有住站员常驻,督察员几天跑一趟。上个月三鹿的人带着河北农大孙教授来讲过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苜蓿含蛋白质百分之几、豆饼的营养成分,我都记住了。
    说到这儿,霍桂林有点小小的得意:我现在对牛的一般病情都能处理,乳腺炎啦,脑炎预防啦,最拿手是难产。村里的牛一半我都看过,还出村去看,我们这个村儿是新乐、正定、行唐、灵寿四县交界的地方,所以大伙儿叫我“四县兽医”。
    老霍说,每月不过10号,三鹿准准地把上个月的奶钱发到奶农手里,赶上双休日,也不过往后错两天,十年里一分钱没拖欠过。就凭这一条,我们就信得过三鹿,他就是一斤奶低个3分5分、7分8分的,也卖给他。这几年也有别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来收奶,都没给他,怕说得挺好,搁不住时间一长,该8毛他给7毛,别说少给,就是拖你几个月就受不了,牛天天得吃喝呢。
    老霍回忆说,1993年,国家取消饲料补贴,当时饲料是4毛一斤,收奶也是这个价,养奶牛不划算,养牛户有点慌神了,听说有的地方有杀牛的、卖牛的。那时三鹿来人就告诉我们要沉住气,奶价肯定会上来的,听说,公司那个时候还拿出钱来补贴,让奶价别太低了。挺了一年几个月的时间,村里只有淘汰一些次牛的,坚持下来了。从那以后,三鹿给的收奶价从4毛2到最高8毛2,一直没有让我们操过心。
    在闵镇村,三户人出资入股与三鹿集团合作建起了4座机械化挤奶厅,在这里原奶要过检测第一关,再统一交到公司去检测。霍桂林说,三鹿的检测指标规规矩矩,从来不压级压价,我是心服口服,三鹿说不合格那就是不合格。现在大家都有这个自觉,自己觉得不合格的干脆不去交。这对我们有好处,把不严的话,我的好奶被别人的次奶带坏了,都交不上好价钱。“还在个人的管理,我的牛奶质一直不错。三鹿每年开一次奶农基地大会,99年那次我去了,受了表扬,还得了纪念品。” 
    “三鹿心里有我们农民,我们的心也叫三鹿给‘收买’了。否则也不可能十几年死心塌地,全村从一天交奶500斤,到现在能交21吨。
正说着,老霍的媳妇进来收拾,忍不住也插嘴:“过去俺们这个村儿是个大穷村,沙荒地根本都不长东西,没经济,困难,88年前后三五年里连干部都没人愿干。也有几户养牛,卖给零星收奶的,1毛也是卖,两毛也是卖,没个准儿。”
    老霍接过话说,现在村里500多户80%跟三鹿订合同养牛,全村成奶牛有2800多头。村干部收提留好收多了,一般人家拿个三百五百的不当回事儿。我们两口子现在供着仨学生,二的初中,三的小学,大闺女今年考上了大学。6亩地种点麦子够吃就行,剩下的地全种了苜蓿、玉米当饲料,养牛一年刨去正常开支,还能余个一两万块。
    “我都是实话实说啊,这几个月我也有点不太适应,”霍桂林说,从去年下半年起,三鹿收奶的标准提高,增加了发酵等检验,蛋白质、抗生素……测的各种指标更多更严了,达不到的只能另交,那样价钱一斤就低了几分钱。然而老霍也能想得开:这我也理解,现在奶厂多,城市人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三鹿收奶要求只能随着提高。我也不担心,只要把管理上去,像我们闵镇这样大规模的养牛小区,只要是优质奶不愁三鹿不要。
不知打什么时候起,老霍和村里的养牛户们一样,对跟三鹿集团发展有关的消息格外在意,听到三鹿跟国内伊利他们竞争的情况,听到入世后外国奶粉降价的信息,耳朵就支楞起来,比什么都关心。“企业是咱们的龙头,不盼着它兴旺是假哩!”老霍的话一出口,身边围上来的乡亲们不少人点起了头。

请点此将本文推荐给你的好友!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无锡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分社风采联系方式广告服务招聘信息意见反馈  
copyright (c) 2000 hebxinhua.org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新华网河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