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县已有六、七千年的文明历史,坦荡的平原,丰富的物产,秀美的川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秀的历史文化,哺育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的思想、抱负和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 积极贡献。
  
  1、孙方谏
  孙方谏(公元893-954年),五代时清苑县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利用佛教组织群众,筑寨狼山(今易县境内),拥众千余家,抵御不断南侵的契丹兵,附民日增。开运三年(公元946年),率部归附后晋,任东北招收指挥使,统兵抵御契丹军,乘胜入祁沟关,平庸城,破飞弧塞,契丹军望而生畏。契丹灭后晋,率部三千复归狼山故寨。后汉初年,遣使归后汉,汉高祖嘉之,授义武节度使,累官至使相。61岁卒,诏赠太师。

  2、赵匡胤
 
  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祖。出身于名门仕家,祖籍清苑。其高祖赵眺历任幽都令,曾祖赵珽历藩镇从事,累官至御使中丞;祖父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使;其父弘殷,累官检校司徒,典长禁兵。匡胤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的夹马营中,幼读私塾,好武轻文,及长,骁勇善骑射,以一条蟠龙棍平天下,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投军于后汉枢秘史郭威。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官拜滑州指挥使,旋结识开封尹柴荣(周世宗),再拜马军直使,成为禁军将领。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随伐北汉有功,授殿前都虞侯,任严州刺使。二年,伐南唐,以少胜多,升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周世宗病危时,封殿前都点检,为禁军最高统领。恭帝即位后,兼归德军节度使。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同年,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次年,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兵权,改革禁军管理体制,消除了兵变的隐患。继而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后平定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国,并亲征北汉,初步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军阀割据,连年征战的局面。同时,改革政体,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枢秘史掌军政,三司使掌财政,以削宰相之权。收回藩镇的人事、财政、司法权,消除了藩镇拥兵自乱的隐患,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选用名将驻守北方要塞要地,以抵御契丹南侵,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开宝九年病逝,年终49岁。

  3、郭贯

  郭贯(1249-1331年),字安道,清苑县人。元朝初年,以才德被举为枢秘中书,又调南康路经历,升广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转济南路经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监察御使,受命监察江北沿淮草地。大德五年(1301年),调任江西道,因赈恤饥民用功,升御使台都事。八年,授翰林院直学士,奉旨与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别速合彻里帖尔镇守高丽(今朝鲜)。十一年召回,授河东廉访副使。四年拜礼部尚书,武宋亲书其官阶:嘉议大夫。延祐二年(1315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左丞相,加集贤大学士,至顺二年(1331年)病故,追赠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柱国,追封蔡国公。郭贯善书法,元代著名篆额多出其手。
  
  4、王大绍
  王大绍(1512-1584年),字惟孝,号秀溪,阎庄闸板口人。幼年丧父,遵遗嘱发奋读书,立志成名。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诗经领顺天乡,中举。二十一年以文选于吏部,居首位,授河南陈州知州。任职期间,以扶农兴学为先务。时州学颓废,乃捐俸修葺选士学习,豪强兼并沟洫,他抑豪强吐出。蔡河淹塞,亲率民夫疏导。李秀才被诬入狱,他不畏权势,为其平反。有兄弟相诉者,贿以千金,力却不受。任知州三载,为民称颂。后调任汝府右长使,陈州百姓攀留遮道,不忍舍。在汝府,深受汝王敬重,委以丈量土地,民皆称平。一年后,因母重病还家,一贫如洗,乃以自耕和琴棋书画自娱。卒之日,棺椁不能备,犹戒子不要厚葬。

  5、郭棻
  
  郭棻,字芝仙,号快庵,清苑县人,自幼才思敏捷,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御试时,其词名列第一,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任河南典试官。以才德选人,深得民心。后授经筵讲官,侍值南苑。康熙命其书写唐人早朝诗,置于殿侧屏风之上,时时御览,并赞“郭棻办事老成,优于学,实为北方才子。”拜郭棻为正詹,与睢淮州汤斌同任东门讲官,且免拜赐座,赏貂裘珊瑚,捻珠等珍贵物品,荣冠一时。郭棻益竭诚向上,讲求经世之务,凡礼乐刑赏、用人理财等大政方针,无不探索原委。考几千年之变故,著十策上书,晋内阁学士,蒹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时,每当讨论民生大计,不畏权贵,据理力争。故遭权贵嫉恨,被迫辞归故里。在家乡,他留心考察当地经济资源,提出先治水,后治田的经济开发方案;他关心教育,亲自督学,捐款贴补教育费用;时郡中科举中第者多出其门下,被尊为“清苑夫子”。他工诗文、善书法,时宏篇巨著多出其手,文笔与华亭沈荃齐名,有“南沈北郭”之誉。书法妙绝,堪于赵孟俯、董其昌媲美。

  6、王锡三

  王锡三(1831-1897年),字云阁,南王庄人,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举,以知县职分广东,因侍奉双亲未上任,在家设馆教学。曾国藩 督直时,设招贤馆,闻其名重礼聘之。他察政务,考历史,上书治国安民十项大政方针,均被采纳。乡中大旱,他出资招集乡人兴修水利,使乡民大旱之年得丰收。他善于教学,讲书主张亲自实践,不尚空谈,其学生近千人,有数人官至朝廷重臣,人称“王半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督学使徐汇沣重其品学,申奏朝廷,加封五品衔,同年病故。

  7、杨景山
  
  杨景山(1903-1927年),清苑县大庄村人,考入高阳县高小后,因成绩优异,与同学王锡疆、王重民并称高阳学校“三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省立第六中学习,为传播进步思想,与同学王重民在校内建立书报贩卖部,组织“努力读书会”,与进步同学共同研读马列著作,探讨社会问题。192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读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作为李大钊助手,积极参加筹建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的活动,以秘密集结革命力量。次年一月,兼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书记,与王锡疆、陈毅等人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全力投入国民会的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组建“沪案雪耻会”发动数千人参加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1926年3月,奉军入关进驻北京后,因张作霖疯狂镇压革命活动,跟随李大钊转入底下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秘书,组织部长,1927年,与李大钊一起被捕,牺牲。

  8、李致光

  李致光(1903-1940年),曾化名“之光”、李衡等,安新县老河头镇李家村人。1924年考入保定志存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考入北平区长训练所。次年毕业后任安新县第五区区长,以此为掩护,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34年,因受国民党通缉,被迫转入地下进行革命斗争。在清苑县藏庄、木钦庄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引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35年,调天津中共河北省委机关工作。1936年,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先后以特派专员、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等身份到石家庄、绥远等地恢复和建立党组织。1937年到延安参加省委书记汇报会,受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表扬与高度评价。同年10月,奉命到绥远国民党军队中做工作。1939年,到延安党校学习。同年夏,奔赴晋察冀抗战前线,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总支书记,后改任冀中区党委常委、社会部长。1940年,因病逝世。1941年清苑县分为两县后,为纪念和表彰他的工作,以其化名之光命名路东为之光县。

  9、于振善

  于振善(1909-1971年),武安村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靠给学校担水、打钟勤工俭学三年。1936年,为解决土地丈量中的计算复杂问题,在很不够的数学基础上研究尺标法。不畏艰险,耗尽心血,于1947年,成功地创造出了新计标法加、减、乘、除、开方、平方、地亩、面积折合的及比例等问题,不用口决,几秒钟内可一次求出结果,并先后制成方形、圆形和长形计算器,受到边区各级政府和解放军的重视,在晋察冀边区推广了他的新法。冀中行署向他颁发了奖状、奖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华北人民政府保送到天津北洋大学学习,后转入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教学仪器厂,研制批量生产计算尺,填补了国家空白。之后,又相继研究出数块计算法、划线计算法。1961年调入河北大学任教后,又发明双珠计算法、复式珠算法和快准珠算法。其事迹和算法,《科学杂志》、《科学通讯》等刊物杂志予以专门介绍。《人民中国》、《中国建设》等刊物先后用英语、西班牙和世界语介绍到世界各国。他的尺算法被收录于上海大公报编辑出版的《中国的世界第一》一书中。中国数学专家赵访熊教授指出:“于振善在很不够的数学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很不多的业余时间,发明了对数计算尺,再加上尺算器,完成了三个发明家的事业,这种成就算做中国的世界第一是当之不愧的。”他曾受到毛主席、刘少奇、朱德、林伯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门接见。毛主席曾鼓励他:“当了劳模要努力学习,不要骄傲,要团结群众。”197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
  
  10、李英儒

  李英儒(1914-1989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笔名黎莺、李家侨等。 1930年考入保定 志存中学学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并开始文学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家乡参加抗日斗争。当过军校教员、宣传队长、《火星报》主编、步兵团长。曾写大量的散文、小说歌颂抗日斗争。1942年深入保定,在敌伪军进行策反工作,并组织工人、学生和市民与日伪军进行斗争,为后来创作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积累了丰实的素材。1949年解放后,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文化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组长。1953年,在繁忙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被文学界誉为优秀长篇小说。1958年创作出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再现了抗战时期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斗争生活,被誉为当代文坛名著。先后被译成日、英、俄、朝、保等各种文字发行国外,还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戏曲、电影。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四人帮”迫害,被监禁八年之久。出狱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兼《八一电影》杂志主编。不顾体弱多病,先后整理创作了《女游击队长》、《上一代人》、《还我河山》、《燕赵群雄》、《女儿家》、《虎穴伉俪》、《魂断秦城》等长篇小说。1989年3月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