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
|
|
蔬菜病虫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
新华网河北频道8月9日电(记者马书平)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蔬菜种类、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导致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多,蔬菜的损失程度在逐年提高。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病虫害导致的损失已经占到总损失量的18%,给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国由于蔬菜病虫害导致生命死亡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年死亡人数也是成百上千。
来自河北省农科院的资料显示,到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公顷,全国大棚蔬菜和设施园艺超过2010万亩。由于蔬菜温室栽培技术发展很快,重茬、连作问题多,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蔬菜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害主要指传染性病害,有几百种之多。这类病害主要特点是病菌传播速度快、面积大、难以防治、毁坏严重。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病毒病等,引起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所致。西红、茄子、黄瓜、大白菜等蔬菜容易得这些病。去年5月,在河北邯郸的一个县,菜农种的5亩大青椒,眼看着就要摘下上市,但由于邻近小块菜地有了疫情病,通过风雨传播到这块菜地,导致大面积青椒变质腐烂。而蔬菜的虫害主要有烟粉虱、各种蚜虫、菜青虫、地老虎、蛴螬、蝼蛄、蚜虫、棉玲虫、白粉虱等,各种害虫已达300余种。而近年来,温室大棚菜发展迅猛,给温室白粉虱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在河北省,温室白粉虱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着重害虫寄生的蔬菜范围很广,最喜欢的寄生的蔬菜是黄瓜和西红柿。
造成蔬菜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导致白粉虱等适宜害虫在温室中的危害日趋猖獗;二、气候变暖,使原来许多越冬性的害虫,一年四季不断生长繁殖,世代增多,危害加大;三、对害虫的防治办法单一,防不胜防,主要靠农药除害,但一些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繁殖率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在减弱;四、蔬菜分散经营,不便于统一管理和用药,致使害虫异地生存现象增加,繁殖能力增强。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礼介绍,未来人类对蔬菜以来程度越来越高,要无公害和绿色蔬菜来保证身体的健康,但蔬菜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对人体的威胁将不断加重,仅靠农药防止病虫害已经很难,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制高毒、无残留、对人体无害、能根治的方法和途径上。 |
我国蔬菜农药污染触目惊心
|
新华网河北频道8月9日电(记者马书平)由于蔬菜病虫害的不断加剧,农药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农药污染触目惊心。不仅农药残留对人体构成威胁,而且农药直接导致死亡和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国家农业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虽然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有多种成熟技术,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仍然严重缺少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可持续控制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仍普遍依赖化学农药,使用高毒、广谱、高残留、甚至伪劣或禁用化学农药的现象大量存在,而蔬菜和果树使用化学农药的量最大。在南方,每亩蔬菜地年承受农药1.2公斤,多的达2公斤以上。在华北地区,果园和保护地蔬菜用药量更大,城郊棚菜每亩年用药在2..5公斤以上,黄瓜常有今天打药,明天就采受上市的情况。
河北省农科院的专家介绍,长时间大量使用农药已使小菜蛾、棉铃虫、温室白粉虱、蚜虫、害螨等蔬菜害虫的抗药性增长数百倍至数千倍,形成了用药量与害虫抗药性相互递增的恶性循环,也使主要虫害加重、次要虫害上升。而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是对农村人口饮用水质的污染和人体的侵害,河北一个村庄1200口人,一年之内因打农药而中毒的达500多人。大量使用农药对蔬菜和瓜果带来的农药污染也最为严重。据武汉市的检测,市场蔬菜中有机氯的检出率100%,最高超出国家允许标准的10倍。杭州乐果的超标率为50%,超标8.4倍。河北作为京津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市场菜抽样检测,有机磷超标率33.3%,韭菜超标率为100%,小白菜超标80%,油菜超标50%,黄瓜上甲霜灵超标22%。
在很多地方还出现了,菜农滥用国家禁止的在蔬菜上使用的甲胺磷、呋喃丹、1605、涕灭威等高毒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食用者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也是常见报端。1994年7到8月,江苏一些城市发生多起食用高毒农药中毒事件,其中南化氮肥厂就有50多人中毒。1995年山东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17人中毒。河北省也发生了不少食用高毒蔬菜中毒的事例。化学农药对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的污染直接影响了这些产品的品质,影响了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蔬菜天敌成为未来防止蔬菜病虫害的主要发展方向
|
新华网河北频道8月9日电(记者马书平)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应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健康、保护农田及人类生存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害虫治理新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而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天敌昆虫的生产和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蔬菜天敌来防治蔬菜病虫害已成为未来世界个国主要的发展方向。
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是一种没有污染、对害虫选择性强、对人无害的治理手段。自1956年,国际有害生物防治组织成立以来,生物防治技术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90年代以来,绿色食品、无污染蔬菜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心和重视。各国政府加大了限制化学农药使用的力度,生物防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天敌昆虫应用于蔬菜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应用。70年代,荷兰和瑞典利用植绥螨防治番茄叶螨取得成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0多种天敌昆虫进入商品开发和大规模生产阶段,形成多种天敌的技术体系。其中,赤眼蜂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卵寄生蜂。有20多种赤眼蜂被大量繁殖和释放,每年放蜂面积在3000万公顷以上,主要用于玉米、水稻、甘蔗、蔬菜和一些林木、果树,作物损失一般下降70%到90%。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作为环节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战略决策之一。一些大的化学农药公司已经开始拨款资助科研单位,开始天敌昆虫人工规模化饲养技术和商品化生产工艺等的研究。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应用,正向着公司化运营、商品化提供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天敌昆虫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也推动了传统植物保护工作升级为新兴产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公司已发展到80余家,其中欧洲26家、北美10家、澳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各五家。北美已经商品化商场的天敌有100多种,主要有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螵虫、中华螳螂、捕食螨等,经销商143家。英国的BCP天敌公司年创汇100万英磅;荷兰Koppert公司生产的天敌昆虫商品已占据欧洲大部分市场,官方应用于果园、田地、温室以及园艺作物。 |
我国蔬菜天敌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新华网河北频道8月9日电(记者马书平)经过50多年的开发应用,我国的蔬菜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近日,经过国家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承担的课题“蔬菜主要害虫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生物防治技术大国。
这项技术实现了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和食蚜瘿蚊等3种天敌的工厂化生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头。形成了适合自身生产条件的质量控制技术以及生产中所需中间寄主的繁殖保存技术,研究提出了3种天敌释放应用技术体系。可在害虫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控制、恢复生态平衡、无公害蔬菜生产等生产领域广泛应用。
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强有力的开发应用的物质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传统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从国外成果引进了澳洲螵虫、微孢子虫、线虫等天敌。60年代以来大量应用七星螵虫、赤眼蜂、金小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等天敌防治害虫,均取得良好成效。70年代开展了全国主要害虫天敌调查,着重于天敌的保护利用研究。80年代以后生物防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研制出利用柞蚕卵、米蛾卵、人造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并成功建立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线。先后获得“草蛉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赤眼蜂的应用基础、工厂化生产”等多项科研成果,为天敌昆虫商品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1年,我国就开始系统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70年代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获得成功。80年代利用人工寄主卵大量繁殖技术已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目前,在我国利用自然寄主(白粉虱)繁殖丽蚜小蜂,利用米蛾卵和粉螨饲养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技术流程已初步形成。利用粘虫饲养侧构茧蜂,利用自然寄主饲养食蚜瘿蚊等繁殖技术业已形成。实现了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螵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侧构茧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成功饲养。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已经投入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阶段,在南方建立繁殖基地,应用面积达100多万公顷。在东北也建立了利用柞蚕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基地。 |
我国发展蔬菜天敌商品化存在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
新华网河北频道8月9日电(记者马书平)河北省农科院的专家介绍,虽然我国能够成功饲养的蔬菜天敌昆虫多达10个品种,但目前进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只有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两个品种。无论天敌种类,还是天敌的生产规模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精品化、无公害化趋势的要求,多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天敌昆虫,由于设备陈旧、销售渠道不畅通和技术服务滞后,导致技术不能和产业化接轨,科工贸不能有机结合,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和开拓,而没能形成生产规模。在天敌昆虫商品化过程中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增加品种,改进技术。螟黄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螵虫等天敌昆虫,虽然已能成功繁殖和饲养,但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尚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而钝绥螨、瘿蚊等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殖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引进利用。目前。虽然“蔬菜主要害虫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了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和食蚜瘿蚊等3种天敌的工厂化生产,但由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而无法实现工厂化、产业化的生产规模。
二、扩大规模,推进应用。虽然目前我国已拥有规模化生产松毛虫赤眼蜂及其他一些天敌昆虫的能力,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应用的需求。由于,天敌昆虫产品品种单一,造成季节性生产,一方面厂房、设备、人力闲置,另一方面,又无法满足生产其他种类天敌昆虫产品的需求。为此,必须实现天敌昆虫规模化繁殖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完成同一工厂综合生产多种天敌昆虫产品,形成全年生产的模式,完成我国天敌昆虫生产技术、规模和产业化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