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25日电(记者王文化)在北京周围沙源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正在展开,这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但防沙治沙、退耕还林也不只是生态问题。目前和今后相当时期,生态建设都是关系到工程实施地区经济、政治诸多方面的大事。
种粮人变成种树人、采矿业变成旅游业,生态建设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地方经济支柱,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提出将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结合、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可以说是把握住生态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也有地方只看到眼前利益,单纯地将生态建设理解为给上边给钱、农民种树,对以前地方经济的“铁饭碗”,即使破坏生态也舍不得扔,这样将影响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地方经济也没有“出路”。
生态建设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也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是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将推进退耕还林作为落实“三个代表”,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退耕还林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国家投资项目的具体落实。但在基层采访,也能听到、看到个别不正常的情况,有的地方在给农民落实补助政策时打折扣,落实国家项目时不积极、甚至搞形式主义,这些行为损害的远不只是生态建设。
在沙源地采访,不少干部认为,生态建设是当地继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又一次大的变革。这一变革,需要农民的努力,更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能做到这一点,生态建设带来的将不只是秀美山川。(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