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围看治沙之六:治沙少见壮劳力

    新华社石家庄4月25日电(记者王文化)在北京周围沙源地,许多青壮年男子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治沙大军的主力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因为风大,塞外妇女外出多包着鲜艳的头巾。在治沙工地,五颜六色的头巾就成了显眼的标志。涿鹿县在黄羊山建设1200亩的精品造林工程,记者进山寻访,远远就望见山坡上各色头巾闪动。清宁堡村负责的项目面积是480亩,全村多数壮劳力都外出了,上山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在一个山坡上,9个人忙着栽侧柏,有6位妇女、2位老人和一个小孩。
张北县庙脚底村,406口人有156个外出打工,壮劳力都出去了。在这个村的造林工地上,都是老人和妇女在忙碌,61岁的路俊峰有两个儿子,都进了城,家里种树的任务就由他老两口和儿媳承担。为落实好责任,退耕还林推行谁退耕、谁栽种、谁管护、谁受益的办法,老两口带一个年青妇女种树,是北京周围沙源地退耕后的“标准”场景。
  壮劳力的缺乏,给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带来一定困难。适应这一情况,地方采取了集中劳力、轮换投劳等办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壮劳力的外出虽对生态建设有影响,但也并非就是坏事。由于沙源地生产条件差,从事生产的人多了负担更重,前些年草少了、沙多了,就是因为的耕地多了、牲畜多了。张北县乱石山村30年前才60多口人,周围草场也多,而今村里有近300人,四望一片荒沙。
    近几年,连年旱灾造成了张家口、承德粮食产量降低,靠粮养家的农民改变了生存方式,劳务输出成为他们重要收入来源。据介绍,一些县每年外出的人数已超过了出生率。这一现象或许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从事生产的人少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就减轻了。对于急需“休养生息”的沙源地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完)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无锡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分社风采联系方式广告服务招聘信息意见反馈  
copyright (c) 2000 hebxinhua.org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新华网河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