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25日电(记者王文化)位于张北县的元中都,几年前已经被风沙吹成了沙漠废墟模样。实施退耕还林后,如今成了草木掩映的旅游区。
元中都处在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在元代曾与北京(元大都)并称,始建于元大德11年(1307年),至正18年(1358年)被红巾军烧毁。经历了数百年的大漠风沙,地面仅有城墙残留。长期以来,当地人也说不清这些残墙的来历。岁月深埋了记忆,风沙磨蚀了文明,两年前,记者走访北京周围的沙源地,元中都的废墟残垣在茫茫的荒沙显得非常醒目,让人想起被风沙吞噬的楼兰古城,想起风沙越来越多的北京城。
近日再访元中都,昔日风沙口的古都已藏到林草深处,促动这“沧桑之变”的退耕还林。张北县从前年起实施退耕还林,是河北最早实施的6个试点县之一,两年共实施了3万亩,改变元中都周围沙化面貌是张北县实施退耕还林的一个重点。当年从元中都中间穿过的公路,已经从旁边绕开,新起的树林将旧城址围起,林边还有成千亩连片的草地。站在草地边上,张北县委办公室董春山副主任说:“这都是前年和去年的退耕还林工程,这一片草地有5000亩,管护得很好,你看草地里连牲口的蹄印都没有。”果然,这铺满紫花苜蓿、沙棘等的草地上平平整整,不仅看不到牛羊的影子,也没有它们留下的痕迹。
经多年风沙侵蚀元中都的城墙发白,当地人称一直称元中都为白城子,旁边的村子就叫白城子村。在白城子村边,村干部正集合村民准备一起去种树,52岁的村主任王珍说,这个村原有6200多亩耕地,现在已退耕还林还草3220亩,主要集中在元中都周围,其中包括元中都遗址里面的600亩,目前已经全部种上了树和草。据县里的干部介绍,元中都遗址里是按原来的建筑格局种上不同的花草树木,以错落有致地展示出宫苑城池的旧貌,使这一遗址成为兼有文物价值和生态功能的观光旅游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