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石家庄医药企业成绩斐然。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规模占国内二分之一,国际市场占到三分之一强。青霉素、VC产量稳居国内头把交椅,链霉素、土霉素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市场风云变幻。世界性的原料药价格大战愈演愈烈,目前青霉素和VC售价已狂跌过半。
“两素”(青霉素与维生素)在世界医药市场的价格战一刻未停。自1996年始,青霉素的利润率由30%跌至5%,V C的售价更是从每公斤11美元跌至3美元。原料药的利润空间一降再降,致使石家庄医药企业产值虽节节攀升,利润却步步下降。5年间,以石家庄为主的河北省医药企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前移3位,跃居全国第5位,而利润却由全国第5位下滑至第10位。
石家庄的医药企业规模与效益不成正比,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医药产品结构。廉价的“两素”原料药比重高达90%以上,医药出口品种中90%以上为原料药,“两个90%”折射出石家庄医药产品结构的现状———产品初级化。
回眸石家庄医药企业的发展足迹,原料药目前取得的骄人业绩来之不易。作为传统产品,原料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命力依然很强大。90年代初,石家庄医药企业初具规模,但青霉素、V C产量都只有千吨左右,和国际市场3万吨的规模拼杀,心有余而力不足。历经艰苦卓绝的征战,不到5年时间,青霉素、V C等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了10%,诸多医药企业相继在市场伸展拳脚。随着石家庄制药基地青霉素、V C双双实现上万吨生产规模,分别占到国际市场的1/3和1/4,石家庄已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维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华药集团和石药集团分别成为国内青霉素和V C品种的领头羊,而国际上一些著名医药跨国公司却纷纷落马,或转产或停工。事实证明,石家庄的医药企业经过市场的多年磨砺,原料药企业由小到大,积累了雄厚实力。可以说,在原料药的较量中,石家庄医药企业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比较优势。
原料药究竟该何去何存?与我们一同在抗生素产品上起跑的上海市,正在逐渐对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有所不为”,大步挺进生物制药领域。这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制剂产品,特别是名牌制剂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入世后才能更好地与“洋药”的大举入侵匹敌。但,如果将自己几十年夯实的基础“废”于一旦,看到别人搞“生物谷”,自己也要建“基因城”,“弃儿养婿”只能自食苦果。所以,未来石家庄的医药企业要保持住在医药界的地位,图谋在医药企业领域更好发展,必须立足自己的优势,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同时将原有的规模优势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不断延伸产品链条,传统优势才能由脆弱变得坚强。例如,0.35元/支的青霉素原料药越洋出口后,经国际医药巨头向下游产品延伸,制成新药安灭菌,竟会以50元/支的售价杀回国内。廉价的原料药与高价的新药之间的价格比、大量出口青霉素原料药同时又大量进口其下游产品,这一被动局面深深震动了石家庄市医药界,增强了人们进行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到2010年,华药集团的目标是跻身世界医药企业30强。要实现这个目标,华药人说,差距不在规模,差就差在效益,差在附加值!华药集团董事长吕渭川举了一个例子:欧洲某公司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成功改变了青霉素头孢中间体7—A DCA的生产线路,降低了40%以上的生产成本。“这说明技术创新的每一步,都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同华药集团一样,多年来石家庄所有医药企业一直在靠规模优势打拼天下。事实上,这种建立在“量”上的优势极其危险和脆弱。因为相对而言,“量”的扩张、“大”的优势比较容易实现,但做大还要做强,只有做强了大的优势才更具竞争力。因此,面对世界重量级竞争对手,只有将原有的规模优势打造在先进的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之上,传统优势才能由脆弱逐渐变得坚强。
40多年来,“药老大”在国内的地位岿然不动,就得益于华药集团在致力发展生物制药的同时,依然咬定改造传统产品“抗生素”不放松。华药集团从上世纪50年代做抗生素起步,如今品种还是那些品种,但通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技术、工艺已截然不同,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尽管青霉素的国际市场价格一降再降,由每公斤30美元左右跌至12美元,但以技术作支撑的华药依然有钱可赚。
现代高新技术为传统医药业注入新鲜血液,使整个产业呈现出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八五”末到现在,石家庄医药企业的青霉素平均产率由0.7吨/立方米提高到1.1吨/立方米,最好企业达到1.5吨/立方米;维生素平均收率由45%提高到61%,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石药集团及早迈出了求索步伐。石药集团紧紧抓住“两素”这个发展的“牛鼻子”,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伴随“做好药、为中国”的磅礴气势,新药“维宏”和“欧意”在大江南北声名鹊起。据业内人士测算,0.25克青霉素和红霉素原料药售价仅有0.02元、0.15元,而加工成等量的“欧意”和“维宏”新药后价格扶摇直上,每片各卖到2元和15元。舞姿蹁跹的小孔雀“欧意”在市场起飞后,不到一年便为石药集团赚回1个亿,成为继“维宏”之后第二个年销售额上亿元制剂品种。
“九五”期间石家庄市医药企业开始在抗生素深加工上下功夫。华药集团的7—A DCA工程和6—APA工程、石药集团的7—ACA工程如火如荼。目前,石家庄制药基地青霉素下游产品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产量分别占到国内市场的40%和1/3;V C下游产品V C钙、V C钠的开发走在全国前列。从单一的原料药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拓展,抗生素深加工率由原来不足10%迅速提高到35%。总之,如果说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使石家庄市原料药在国际市场渐渐由“小”做“大”,那么延伸其产品链条,加大新药创新力度,才能最终实现原料药由“大”到“强”的跨越。(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