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国内外药品市场分析

    国内外的药品市场

    制药工业是国际化比较强的产业之一,是国际交换量大、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我国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很低,尽管出口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目前也只占2~3%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以原料药出口为主,制剂只占出口额的10%左右。出口原料药又以中低档为主,相当的数量和品种是作为饲料添加剂出口,且出口大部分通过中间商,多头出口,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低。国产药主要市场在国内,我国人口总量继续增长,2000年我国人口比1980年净增3亿左右,达到13亿人,到2050年将突破16亿人,人口增加将带来一系列问题,药品需求也将增加。
社会需求持续上升的原因: 
    ——人口绝对数字增加,按人均用药增加; 
    ——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医药费是在职职工的4倍;
    ——住院人数绝对额增长1/3以上,社会医疗保险改变“以药养医”,“医药产品报销目录”及“控制进口药物”等措施出台,对药费有所控制,但总量仍在增加,如上海药品收入从占医院全部收入的80%以上降为1996年的50.9%,但1996年每一位住院病人药费仍增长31.55%;
    ——城乡人口比例变化,过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1994年下降到71.38%,城市人口用药费用高,城市用药占全国的74%以上;
    ——农村用药水平在逐步提高,国务院颁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已将合作医疗列入农村三项提留公益基金项目,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将明显改善;
    ——生活水平提高,所谓“富贵病”发病率增加,其中死亡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和传染性细菌病及病毒病流行,如肝炎、流感、爱滋病、疱疹等,用药费将大幅度增加;
    ——科技水平提高,预防、检测、保健等比例迅速增大;
    ——我国医药消费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1994年全国人均金额仅19.67元,目前约7美元,而日本为447美元,美国为303美元,韩国为118美元,我国香港为51美元,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用药水平将有突然的提高;
    ——除了预防、治疗用药外,将更为广泛地渗透到食品、饲料、兽药、日用化工、化妆品、美容美发、药膳、保健、空气清新等领域。 
    无疑国内市场将成倍地增长,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中国将在很长时间内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方面的疾病。城市近似发达国家,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居死亡前两位,农村主要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全国有85%的县有地方病。但中国这个大市场将会被何人占领呢?1997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100多亿元。但进口药、合资药和国产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三分天下,达到了29:34:37,且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较前一年下降3%,并一直呈下降趋势。城市用药量占全国的2/3,而进口药主要用在城市,也就是说城市有一半药是用进口的,若再加上合资的,国产药物用量所占份额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和制剂销售市场。因此大力加强新药的研制和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制药工业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药品市场的发展情况

    药品销售额继续增长。自1992年以来,制药业产品在全世界的销售额已猛增35%,1996年达到3050亿美元,预计2000年以不变价格计算达到3570亿美元,将增长17%,其中处方药物达3040亿美元(增长16.5%),非处方药物530亿美元(增长20.4%)。我国医药销售额1996年为1100亿元人民币(医药七大类),2000年达到了1500亿元人民币,包括物价上涨因素,增长21~22%。但仍只占全世界销售额的5%以下。
    基因工程药物上市,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1971年成立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到1998年已有1300余家,约占全世界生物技术公司的2/3,到1996年就有二十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上市,在美国销售额达到33.1亿美元,在全世界达到71.3亿美元,2000年突破了600亿美元。 我国到1997年已有8个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先后投入市场,产值约18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投产建设单位很多,预计基因工程药品和疫苗可达54~72亿元,利润可达16~26亿元。
    药证批准,自1985~1996年卫生部共批准新药3698件,计1733个品种,其中西药2315件,990个品种;中药655件,464个品种;生物制品616件,209个品种;诊断试剂112件,40个品种。药证批准量在逐年增长,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西药539件,216个品种;中药190件,128个品种;生物制品101件,28个品种;试剂50件,25个品种。从新药类别分,1985-1996年一类新药208件,80个品种;二类645件,243个品种;三类441件,327个品种;四类1847件,890个品种;五类59件,22个品种。 1997年一类新药56件,19个品种;二类181件,54个品种;三类123件,80个品种;四类448件,191个品种;五类8件,4个品种。
销售和应用情况,以1997年为例,全国十大城市用药金额前50名中抗感染药占一半,且头13名中占10名,第二位是心血管药有8个,生化药有2 个(人白细胞干扰素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地奥心血康为第43位。全国销售额前50名企业,前10名都为外企或合资企业,只有华北制药厂一家国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制药厂名列第31位。1996年进口药前50位中的前10位是抗生素类抗感染药(31.11%)、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15%)、循环系统用药物(12.6%)、消化系统用药(8%)、抗肿瘤及调节免疫功能药(5.5%)、非抗生素抗感染药(5.2%)、酶类及其他生化药(4.5%)、解热镇痛药(3.4%)、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3.1%)、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物(1.9%),合计占90.31%。其中进口金额(万美元)前13种:头孢唑啉原料(6245)、脑活素(3606)、麦迪霉素原料(3567)、头孢拉定原料(3442)、骨磷胶囊(2166)、人血蛋白(2132)、泰利必妥(1947)、西力欣(1620)、复达欣(1566)、二磷酸果糖(1232)、氨苄青霉素钠(1120)、头孢氨苄原料(802),合计2.7亿美元。主要出口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排序:日本、意大利、德国、香港、瑞士、英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美国。
    以上情况说明:
    ——进口药物占国内市场1/3中首位还是抗生素类抗感染医药品,进口量1997年有所下降,原因已出台公费医疗报销目录,但进口原料分装却都增加3%,是对进口分装控制不严。
    ——排行榜前50位每年约有20%左右的更迭,即老品种下降,新品种上升。
    ——从剂型结构上分析,我国虽开始重视向多剂型发展,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医药原料品种1400多种,制剂3700多种,而美国制剂就有58000多种。
    ——我国企业拳头产品单一,产销量有限,上亿元产值的厂就能排上队,而美国默克公司9大产品销量就近100亿美元。(未完待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