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进展、生物工程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生物制药工业的蓬勃发展。2000年,全世界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占医药总销售额的7%左右。我国生物技术药品产值规模增至30亿元人民币,占医药总产值的比例近2%。随着先进的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工艺不断问世和应用,90年代以后,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另外,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比例已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0年的9%。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在基础技术和实验室阶段,许多领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共有200家左右,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技术的不到100家,其中已申报基因工程药物并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只有60家左右,而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仅为48家。由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比较小,产量没有达到规模化的程度,产品售价较高,再加上厂商的市场销售网络不全,生物药品的销售额与国外同行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生物药品的市场销售额比较小,但在过去几年仍能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幅,并且近年来销售的增长速度有加快的趋势。虽然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外生物制药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我国生物制药业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只有α-1b干扰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企业自身没有投入高额的开发费,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生物制药业没有出现全行业的亏损状况。1999年全国生物制药业的盈利能力已达12亿元,到2000年全国生物制药业的盈利约达20亿元。也正是由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以仿制为主,所以我国没有出现盈利能力很强,能迅速成长的生物制药企业。近年来,对生物药品高额利润的期望使得国内生物工程产业投资过热,从而造成了生物药品品种少而生产企业多的现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厂家之间竞相削价,结果使得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下降,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在今后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市场销售网络的完善及每年约1~2个新品种投入市场,预计生物制药业每年保持20%~25%的年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按此速度测算,到2005年,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130亿~150亿元,毛利将达40亿~48亿元,从而展示出更加巨大的市场前景。
生物制药市场当前呈现的特点:
——投资热继续升温。生物技术是继网络之后兴起的又一高新技术产业,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已经跨出了一大步。美国的生物技术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在过去一年半的华尔街股市上,纳斯达克指数中的生物技术类指数上升了312%,标准普尔指数中的生物技术也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迅速攀升,至今升幅超过100%。整个华尔街股市生物技术股的市价总值在过去12个月中翻了近一番,达到3000多亿美元。
——战略合作日趋频繁。战略联盟是指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出新产品后,与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销售能力强大的大公司间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以达到大规模生产并成功销售的目的。由于生物药品颇受市场欢迎,诸如默克、孟山都、吉斯特、布洛凯特、ADM等一批实力雄厚的超大型跨国公司也开始加盟生物药品的开发。1999年化学制药公司通过购并形式将资本输入生物技术领域后使去年生物技术领域的购并金额达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
——生物技术新药不断出现。人体基因的破译将会导致预防医学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人类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加速了生物技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据统计,仅1999年,就有22种生物技术新药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总数达到92种(其中美国占72个),其中包括治疗乳腺癌和其它疑难疾病的单克隆抗体,另有350种生物技术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和几百种药物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而此前的1993年和1994年尽管是这类新药上市最多的两年,但每年也仅有7种。迄今为止,FDA共批准了637种生物技术诊断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反义药物、凝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歧化酶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治疗药物生长因子、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重组可溶性受体、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疫苗等。
——R&D投入持续上升。生物制药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一个生物技术药品,前期开发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经过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可谓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率仅为5%左右。因此,在投入方面,世界各国对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逐年增加。(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