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药都”的定位和内涵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指南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它“量体裁衣”,订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实施这么重大的一项战略,从哪儿迈第一步、怎么样迈好第一步呢?
★省政府研究室工业处处长 薛志敏:
石家庄要建成“中国药都”,首先应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的基本条件,引进培养一批观念新、敢创新的企业家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为“药都”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张兰彤:
“药都”的建设必须依托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国内的西药生产会受“入世”后国际药业“大鳄”的冲击,而中药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也是大有希望的,所以我们要搞有自己特色的中药产品,而这就需要从种植环节开始,在研发、生产和流通各环节有重点地给予扶持。
★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 黄红星:
建设“药都”,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其次要争得国家和省、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及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可;第三要举全市之力扶持医药行业的发展,包括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第四要争取定期在石家庄开医药博览会或商品交易会,并随时准备抢滩国际医药博览会;还要建立现代化的药都网络;邀请国家医药研究机构、国内大制药企业、著名药店到石来挂牌、设办事处;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建连锁店,扩大石家庄市作为“中国药都”的知名度。
★河北神威药业集团总经理办公室 赵诚:
作为企业,我们感觉,目前石家庄各企业间的交流较少,信息比较封锁,政府是否可以在这方面起一个协调作用,把一些政策、信息公开化,和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药都”建设。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宋东升:
我认为建“药都”首先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在规模上的贪大是不可取的,只有有了一大批技术先进、产品领先、人才集中、效益可观的企业,才有可能扛起“药都”的大旗。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瞄准世界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要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有别人不能模仿的技术优势,这就要在技术、人才和研发上加大投入,放远眼光。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将大批有知名度、有竞争力的企业吸纳进来。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法律研究所所长 梁勇:一个社会认知度较高的“中国药都”品牌,还需整合各种资源,建国际化的“药都”,绿色环保的“药都”,高科技的“药都”,具有中国人文特色的“药都”。经营“药都”一是树立理念———健康与科学之城;二要设计创建反映“药都理念”的标志性建筑、徽标、影视、广告等;三要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的药都意识。(完 )
来源《石家庄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