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品牌竞争时代,每个城市都想争得一张亮丽的“名片”。总被人视为“土气”的省会石家庄,如今也开始为自己找一个响当当的“名片”,做一番漂亮的“包装”————石家庄市提出要建中国“药都”,此语一出,引来八方瞩目。
用品牌制造品牌
“做好药,为中国”。石家庄制药集团的这句大气的广告语着实让不少“庄里人”自豪了一把。靠着这句响亮的口号,石家庄的名字也为更多的人所知悉。
其实更多的人并不知道,靠铁路交通起家的年轻省会城市石家庄,虽然已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如今跻身大都市的行列,但却没有像其它大都市那样“声名显赫”、“大名鼎鼎”。
“庄里人”似乎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头上总顶个“土帽子”不说,还在京津两座超级大城市的脚下,丝毫觉不出自己的城市有何处值得自豪。人才难聚、技术流失,一系列现实问题随之而来。
就在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毫无根据的妄自菲薄之际,石家庄市政府适时打出了建中国“药都”大旗,可别小看这一个“都”字,它将带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知名度是不可限量的。对于石家庄人来说,怎能不感到振奋?石家庄的管理者坦言:“明确提出把石家庄建成中国‘药都’,算是对外的一种宣示,让大家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努力向这个目标迈进。”
其实,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位,石家庄曾走过不少弯路:纺织、旅游、商埠,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化的石家庄,曾看好一些传统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定位,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初级包装”都被一一淘汰。于是,心情迫切的石家庄难免显得有些饥不择食————“四最大都市”的提出,多少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感觉。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法律研究所所长梁勇曾经为石家庄做过两次外宣片,可感觉都有些“拿不出手”。“怎么就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呢?”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梁勇一直为此遗憾。
石家庄确实为自己着急了。究竟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示人?
“痛定思痛,石家庄开始理智地审视自己,并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寻找城市发展的立足点。“‘药都’的提出,可以说是一种理智思考后的结果。”至此,梁勇方才感到些许欣慰。
“把城市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这一理念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共识。而经营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属于自己这个城市的强势支柱产业,然后以“此产业”带动“彼产业”。
医药、纺织、化工、电子、机械、建材、旅游,石家庄有“七位仙女”,要确立自己的强势支柱产业,石家庄选出了“七仙女”中最漂亮的一个———医药产业,盼望由她领头,最后终成“天女散花”之势。
石家庄作为中国制药基地,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一五”期间,这里就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华北制药厂。以此为根,雪球越滚越大,现在,全市已有医药生产企业250家,医疗器械、药用包装、医药商业企业近800家。这个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是数一数二的。
目前全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华药集团在石家庄,全国规模第二的石药集团也在石家庄。其他如华曙集团、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也都是产值好几个亿的大型企业。2000年,石家庄医药产业实现产值仅次于上海而名列各省会城市之首,实现利税则已跃居全国第一。]
实力是打造品牌的第一基础。医药行业有如此叫座的实力,难怪会牢牢凝聚城市管理者的眼光———敢叫响“药都”的口号,石家庄是有“金刚钻”在手的。
用品牌包装城市
2001年10月7日,中国足球历经了44年的泪水与苦涩终于冲进世界杯决赛圈。举国狂欢的不眠之夜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也永远记住了一个城市———沈阳。小小一个足球带给沈阳的不仅是巨大商机,在商业、旅游等种种有形收入的背后,沈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的提升、品牌城市的初步形成———这份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可见一个能够张扬城市个性、塑造城市形象的载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而确定这一载体的前提是城市品牌的导入,在消费者、投资者心目中,这个品牌有多高的地位,这个城市的受益程度就有多大,反之亦然。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艺术所主任郑占锋从城市策划、包装学的角度为省会的“药都”战略“把脉”后认为,“品牌城市”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实际上是反映出城市间综合实力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而较量的决胜“筹码”就是个性、就是特色、就是品牌。
有了品牌还需要包装、需要策划推广。大连“服装节”、南宁“民族节”,都是一种城市品牌的创作过程。城市定位其实就是城市形象的创作过程,其目标是提高公众评价,左右公众感知,向公众传递城市创作信息,而最终目标还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打出“阳光下的一切”、美国费城打出“美国从这里开始”、加拿大魁北克省打出“感觉如此不同”,而过去有着“汽车城”之称的底特律也重新定位打出了“再生之城”的时尚口号之时,我们的城市的策划和包装却因缺乏了那么点儿人文关怀还显得有些稚嫩。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超越物质关怀,给城市居民更多精神上的“慰藉”,体现在代表城市理念的“口号”上则应更为优雅和浪漫。“药都”的提法,与其说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向,不如说是一个产业发展战略更为恰当。因为它与真正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培植还有距离,与人文关怀还有距离。
本来石家庄就是全国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甚至在世界都“挂上号”了,如果再加上制药企业的污染,这个城市将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如果要建“药都”,首先必须把城市的生态建设、环境建设,“战略环评”摆在首位,这样才能为石家庄市民建一个碧水蓝天的“绿色药都”。
用品牌打造魅力
什么是有魅力的城市?如今的衡量指标已不再限于沉闷枯燥的工业经济指数,人均住宅面积、绿地面积、空气质量指数、污染企业治理、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等涉及生活质量的内容都被纳入了评估体系,甚至连街头出现靓女的概率也可以成为评价一个城市有足够吸引力的理由。
一个城市如果只将他们的广场、大楼或者产品、企业视为城市“客厅”或“名片”,透出的是一种物化的城市品牌意识;而当一些充满人情味、文化味的“绿色城市”、“精品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等概念不断出现的时候,反映出的则是对城市品牌的深层次挖掘。
对于石家庄提出塑造“药都”品牌的问题,多年从事城市形象建设研究的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管在源觉得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这说明我们已经在动脑琢磨城市形象定位的事了。”但是他认为,“药都”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档次、丰富其内涵。
一方面,产品是真正能够打破城界,打破国界的东西,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能够使一个城市声名远播的还主要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或者品牌企业和产品。另一方面,城市也是有“生命”的,这是单纯物化的城市个体所代表不了的。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不会只看他的穿着,还要看他的气质。而一个城市的气质就是它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城市需要品牌,但更需要内涵,需要灵魂。
对于城市来说,自身的品牌就是外在的形象,是实力;而人文特色是素质,是城市的风格与个性,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以及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一个成功或成熟的城市品牌,将是一座城市发展坚实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一种骄傲。
稳坐全国制药行业“第二把交椅”的石家庄制药集团正在享受这种品牌带来的骄傲:集团有6名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和以千计的大中专毕业生,其中一位还是个“海归”————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洋博士。如此可贵的财富,正是被品牌和信誉吸引而来的。
打造城市品牌,需要宏观思路,需要城市以其对自身和他人的了解,比较、选择并最终确定能够突出自身特色的品牌之路。而承载、烘托、推动这个城市品牌的载体,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可以是一座雕塑、一个灯饰,也可以是一个展览馆、一座电影院,这诸多的细节都需要经营者投入极大的关注————塑造城市灵魂要比单纯打造城市品牌付出更多心血。况且城市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还需要不断延伸。在观念层面上,这与经营城市一脉相联,在行为层面上,则需要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居住者共同来实现。责任是大家的。
把石家庄建成“药都”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城市魅力当然不仅于此。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应该是在一个明晰的战略思路下,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下去,一个充满了美好希冀的都市就在眼前。(完)
河北日报记者 翟楠楠 梁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