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打造药都品牌经济凸现新亮点

    新华社石家庄电 (记者江山 陈玉) 这几年,石家庄市经济发展不如先进城市快,城市定位上也走过不少弯路,群众对此有意见,特别是去年“3.16”特大爆炸案的发生,使石家庄市在国内外的形象严重受损。怎样再造城市的品牌?用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思路才能加快富民强市的进程?石家庄作着一番艰苦的重新思考。 最近,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下决心把医药业作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郑重提出花5到10年的时间建成"中国药都"的城市强势产业发展战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向着这个目标,这个市正在谋划和开始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打造药都 为了什么

    有人发出疑问,石家庄为什么要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振华、市长臧胜业这样认为,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特色经济、互补经济,"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愈是有特色的东西,愈有生命力,愈能站住脚。而作为一个城市,必须找到自己的强势支柱产业,即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这是这个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那么,站在全国的角度看,石家庄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呢?经过多年摸索,他们确定了医药、纺织、化工、电子、机械、建材、旅游等七大产业。但是手指一般齐乃经济工作之大忌,这样做是注定搞不好的,必须确立自己的强势支柱产业。于是,在重新做城市定位时,他们把构建"中国药都"作为首要发展方向。究其原因,就是考虑到,近年来全国各地把电子、机械、建材、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不少,但把医药作为支柱产业的不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更是少见。医药被誉为新世纪的特色朝阳产业,石家庄是医药大市,产业成长性较好,依托自身优势,把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中国药都",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面临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石家庄的医药企业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仍亟待改变。当此时,注重对产业品牌的培育,促使各方面优势和资源的有机结合,使“医药大市”实现向“医药强市”的飞跃,才能尽快抢占国内市场的更多份额,进而更有力地进军国际市场。因此,以医药业的快速发展为龙头,带动全市整体经济规模、经济质量发生一个质变,这也是这个市抢抓入世机遇、应对入世挑战,努力谋求强市富民、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此外,石家庄市的决策者还考虑到,打造药都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石家庄在国内和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使之成为城市的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成为城市的灵魂。

    打造药都 底气何在

    石家庄为什么敢于提出打造“中国药都”?比较而言,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制药业。石家庄市作为中国制药基地,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五"期间这里就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华北制药厂。多年的发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实力,在原料药的市场争夺中,石市青霉素、VC的产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维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生产的化学药品和中成药已达650个品种、上千个规格,链霉素、土霉素等产量为世界之最。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产业化等领域均已具备较高的装备技术水平。国内制药业"领头羊"地位初显。

    同时,石家庄市已经形成一个发展势头强劲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多层次的制药企业群落,有华药、石药这样的国家特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有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科迪药业等高科技医药民营企业,还有在各专业领域属于佼佼者的企业如威远、华曙等。今天,全市已经拥有医药生产企业250家,医疗器械、药用包装、医药商业企业近800家,拥有上市医药企业3家。全市医药产业的大框架基本形成。

    石家庄建设发达的医药城市还具备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一是玉米原料。抗生素的基本原料是粮食,石市单青霉素一项,每年至少消耗玉米近百万吨,相当于两三百万亩土地的产量,而石家庄正是我国玉米的一个主产区。二是人才。发展到今天,石家庄已经成为我国制药的重要研发基地,拥有一批硕士、博士人才,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药物实验室等。三是技术装备优势。多年来以华药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引进和自主开发并举,致力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生产成本降低了60%以上,现代高新技术为老制药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0年,石家庄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29.1,在全国7个医药工业集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可以说,具备了构建药都的雄厚产业基础。

    打造药都 从何着手

    石家庄欲打造"中国药都"的消息一经传开,在省内和石家庄市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人献计献策,周边县市还开始了与此有关的专题研究、筹划。但是,究竟怎样使建设药都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避免"雷声大、雨点小"或"三分钟热度"?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谋划,今后10年,这个市将投资420亿元,建设150个成龙配套的重大项目,助医药产业迅速扩张。在一产中形成一个包括山区和平原、近郊和远郊的药材及药用原料作物生产体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在二产中,结合整个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医疗包装、卫生材料等,实现与医药产业同步发展。在三产中,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的医药代理配送中心,构建以分销、代理、连锁为代表的现代流通贸易服务体系。以华药、石药集团为依托,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具有研发功能的重点实验室、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和医药技术孵化器,与医科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医药人才。

    据悉,石家庄市即将成立专门的“药都”组织和研究机构,利用现代化的药业网络整合制药资源,积极推动各药企的优势互补。

    据了解,由于省市连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当前石家庄市医药企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开拓市场的劲头很足、势头很好,新技术支撑下的新药产品研发成果颇丰。华药与瑞典一家公司合作研究的组合化学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生物工程药品产业化基地--金坦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即将研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石药集团在研的新产品达8大类70多个品种,去年研制成功的国家一类新药、治疗脑中风的全球领先药物丁苯酞将于今年面世;“神威”(中成药)不久前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的“中药西制”市场前景广阔。

    按照石家庄市的产业规划,到2005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20%以上,初具"中国药都"雏形;到2010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0%以上,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魅力的"中国药都"将崛起在燕赵大地上。(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