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药都”创造好软环境

    新华网石家庄电 石家庄要建中国“药都”,着实令众多企业和市民激情迸发。但更多人还是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话题转移到“药都”发展的“软环境”上来。

  开发区做“药都”腾飞的竞赛场

  “华北药城”正在良村开发区崛起。“华北药城”的投资规模已达38亿元,占开发区总投资的68%,全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有8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其中与美国永胜公司合资3000万美元的华胜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厂家。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重量级医药基地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形成了规模大、产值高、利税高的医药群体优势。这一切,得益于开发区“天蓝、地绿、水净、路净、灯明”的硬环境,更得益于开发区优质、高效、
规范、透明的“软环境”。现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开发区。今年,全国第二大制药企业———石药集团投资2.5亿元的一个新建项目又落户开发区。

  面对“药都”建设机遇,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平安表示,开发区准备按照“药都”发展规划调整医药工业区的规模和总量,为华药、石药全国两个最大的制药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并在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支持。同时,依托华北药城的规模优势,加大对国内制药企业的争引力度,对全国各主要制药企业进行一次拉网式招商,尤其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生物制品的投资新项目进行强力攻关,力争使更多的国内制药企业“转会”到石家庄,壮大“药都”实力。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依托开发区建立的国际化招商网络,对世界制药十强企业的发展动向及时跟踪,并发挥区内德国赫司特公司、日本日绵株式会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争引3—5家跨国医药集团入驻开发区,使“药都”成员由“多国部队”发展成“联合国”大军。

  土地局服务“跑在前”

  建种植基地、建医药工业园区、建流通中心等等,哪一个不需要“地皮”?

  “只要有‘药都’项目落实下来,我们就依据国家政策,以最快速度办理好各种手续,尽最大努力让投资者减少初始投资成本!”市土地管理局局长顾旗章对记者说,支持“药都”建设,关键是服务要“跑在前”。其一,搞好“前置服务”。如果等项目立了项再征地、开发就晚了。只要有了“药都”规划,就提前把地征下来、储备好。其二,用足、用好国家的法律、政策。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在土地的管理和使用上应该遵守世贸的有关原则和协议。尽量地、最大地把法律、政策用到“药都”建设上来。其三,到一线服务。市土地管理局已经和我市一些制药企业做过沟通,了解到有的企业想建“工业园”等,土地管理局会积极地引导,提前征地,打好基础,保证企业尽快开工。其四,审批“限时办结”。目前,市土地管理局已经在我市的项目审批中心集中收卷、及时审核、集体会审,以减少各部门、处室的周转时间。(完)

    来源《石家庄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