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采地下水带来多种经济社会损失(河北地下水专题之三)
新华社石家庄6月5日电(记者马书平)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已经给河北带来多种经济社会损失。主要表现在:
--海水入侵,造成经济损失。海水入侵主要在冀东沿海,最新测算表明,秦皇岛市海港区和抚宁县海水入侵面积已达55平方公里,海水入侵内伸最远达65公里。抚宁县由于海水入侵导致土壤盐碱化的面积26667平方公里,34%的机井变咸。每年因为海水入侵而使企业机械设备腐蚀造成经济损失396万元。
--机井报废速度加快,提水成本上升。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沉降区的扩大,使众多原有的机井不能有效使用而报废。目前,每年大约有5%的机井因不出水而报废,有40%的机井只能出半管水或少半管水,泵率降低,打井的水源地一换再换。据石家庄市的调查,一眼机井每年更新两次提水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东部42个县一年因为增加提水设备而增加开支8.56亿元。
--整体生态环境趋于干化。由于超采导致地表面水层平均从1米下降到3米,土壤大面积缺水增加50%以上,使平原区土壤大面积干化或荒漠化。张家口、承德地区的部分地方植物枯死,扬沙天气增多。由于地表缺乏绿色,太阳照射使地表温度升高,近几年石家庄已成为全国最热的“火炉”之一。
--地下水质量下降,水事纠纷和为水移民增多。根据对保定、廊坊等市的地下水质监测,多数水已达不到饮用标准,在黄骅等东部县市有数万人饮用高氟水或苦咸水。有百万人由于缺水而到外地拉水或移民。村与村、县与县、甚至省与省之间为争水而闹纠纷的事情经常发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