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发展体育产业调查之六----体育消费的怪圈昭示着什么


     (记者吕国庆、王炳美)

    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杨宣在对体育市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在不少地方都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群众持币无处去开展体育健身消费,另一方面体育事业受经费严重短缺所困绕发展乏力。产生这个怪圈的原因在哪里?它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杨宣在分析造成这个怪圈的原因时认为,这实际上我们许多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未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未能将体育事业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他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原来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发展体育事业的路子越来越难于保证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体育消费力的不断扩大需要将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而只有将体育事业走向产业化,体育事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力量。
在这方面保定曾做过一些有益的偿试。保定市原有一个游泳训练馆,但因经费紧张,年久失修,已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和群众游泳健身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保定市体育局大胆将游泳项目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他们以原来游泳馆和游泳人才作为资本,大胆吸收社会资金,以股份制的方式筹资1500余万元,在政府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对这个场馆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建了一个100米的大型标准游泳池,改造了原来落后的设施,既满足了群众游泳健身的需要,也保障了正常的训练,促进了全市游泳事业的全面发展。

    实际上,这个怪圈向人们昭示的深层次原因是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不少人认为,体育是中国体制改革中的最后一个堡垒,这说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在了后面,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王胜利、杨宣等人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体育事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管理体制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少地方还不能真正痛下决心进行彻底改革,比如,在许多地方体育行政管理机关还未能与训练队、体育场馆等事业单位脱离、体育事业单位未能实行产业化经营,特别是省、市、县体育资源界线分明,未能得到综合利用和发挥最佳效益等。这种体制上的限制阻碍了体育向市场化的迈进,不利于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从事游泳训练工作的杨宣举例说,河北省游泳项目曾是令全国同行羡慕的优势项目,但近年来这种优势逐渐失去色彩,失去了总体优势。表面上是因为人才、资金、场馆利用率低,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没有跟上,造成后备人才缺乏,制约了游泳事业的发展。他认为,要振兴河北省游泳事业,就必须进一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比如以成立“河北省游泳产业集团”的方式,整合全省的游泳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以保障游泳事业发展需要的大量的经费投入。同时打破原来省、市专业队界线分明的管理方式,专业队训练中引入竞争机制,谁有能力谁办优秀运动队,谁有能力谁进优秀运动队当教练。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河北省游泳事业将会走向振兴之路。

    由此看来,改革是振兴体育和体育产业的根本出路,但我们一些人从种种动机出发,思想上或不愿改革或不敢改革,造成体育事业改革的严重滞后。为此,河北省体育界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给体育的体制松绑,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让大家在开发体育产业上大胆尝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