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文选"邓颖超大姐回母校 "

------------------------- 刘绍本

我要把这束鲜花献给我的母校”——邓颖超1986年在河北师范大学

     在绿荫掩映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园里,耸立着一尊邓颖超大姐的半身青铜雕像。望着那可敬可亲的面庞,我们一下子便想到了1986年初夏邓大姐返回母校的欢快场景。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向大家报告:老校友邓颖超大姐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大会!”

     1986年6月13日上午9时,在河北师大庆祝建校80周年会场上,9000余名师生和校友代表闻听此讯,顿时沸腾了。大家站起来,使劲地鼓掌,目光投向主席台左侧入口处。邓颖超大姐来了。“您好啊,邓大姐!”这是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河北师范大学的最早前身是1902年北京建校的顺天府学堂,从1906年建成的北洋女师学堂算起,到1986年6月13日,建校时间已经整整80周年了。这期间,校名几经变更,但是师范性质一直未变。“五四”运动期间,学校当时称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第十学级里,有个学生叫邓文淑,被大家拥为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评议委员,她就是邓颖超。1920年,邓颖超毕业离校。

     邓大姐是6月12日下午到达石家庄的。在6月13日的建校80周年大会上,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这次来,是专程参加我们母校校庆的。”“参加这样一种会议的愿望,我从毕业以后就有。在我1920年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也当过5年小学教师。现在虽然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但是我一直喜爱教育工作,教育有着塑造人的功能,我一直没有把它忘记。在我母校大庆的时刻,我能够身临其中,成为这个庆祝会的一员,我感到多么高兴,多么的愉快;作为一个幸存者,我又感到多么的幸运!此时,我又激动,又欢欣。”

     邓大姐说:“师范学校和一般学校是不一样的。在师范学校里当学生,出去以后当先生,这是一个对国家极其有利的、可喜的事情。我希望同学们加强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对自己在师范学校学习要更加感到光荣,你们的责任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要做先生的人,那就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且要全心全意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全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台上的邓大姐,大家都在倾听,倾听着……从邓大姐的谆谆教诲里,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关怀……

     13日下午,邓大姐准备回京了。当她得知正在师大执教的英籍教师露西·布鲁恩女士希望见她一面时,当即表示要和这位外教见面。在即将回京的列车上,邓大姐握着露西的手,和蔼地说:“谢谢你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的贡献。”露西说:“我很热爱中国,我最崇拜周总理。”

     列车即将开动,邓大姐站在车厢的窗口向送行的师生频频招手致意。列车缓缓启动了,车下人们激动地挥着手,目送着列车驶向远方……

     邓大姐,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