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也许根本无法想象,被省会人民称为“母
亲河”的滹沱河内会有如此令人咋舌的景象:大量堆积如山的垃圾,
使“母亲河”快成“垃圾河”了。更为严重的是,垃圾阻塞了河道,
直接威胁着省城度汛安全。
“堤内的垃圾堆像拦水坝,堤外的垃圾都快把农田给埋了。又
脏又臭熏人不算,万一滹沱河再发洪水,还不把我们村给冲平了?”
5月23日,滹沱河岸边,几位正定县西兆通镇店上村村民,气愤又无
奈地向记者说。
【现场直击】
10万立方米垃圾阻塞河道
店上村村北的滹沱河边,挨着大堤是一片防护林带。周围空气
里没有清新的田野气息,却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和油污味。路边、林
间到处是各类垃圾,最显眼的是一片废钢渣堆,几名妇女正忙着筛
拣钢渣。记者问这是不是村里人所说的那个大垃圾堆,一位妇女手
指大堤笑道:“这怎能叫大垃圾堆?大的在堤上呢!”
还未走上滹沱河南堤,记者已被空气中愈发浓烈的怪味熏得难
以呼吸。堤坡上看不到绿草,全是五颜六色的垃圾。记者登上大堤
内侧最大的一座垃圾山,砖石瓦砾中夹杂着生活垃圾和各种工业废
弃物,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每迈出一步,便“嗡”一声飞起
大群的苍蝇。向河底望去,这些沿着大堤倾倒在河内的垃圾山连成
一片,足有四五百米长、七八米高,最宽处向河道内伸进了百余米,
犹如一道拦水坝,有的“垃圾坝”甚至比河堤还要高出近两米。有
些垃圾山被推平后,上面简单覆盖了一层河砂,估计是为了掩人耳
目。这带垃圾总量估计不下10万立方米。
【记者调查】
十块钱一车随便倒
这些河道内集中连片的垃圾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记者首先采
访了店上村村支书李济深。李说,河堤内的垃圾山虽然在店上村北,
但垃圾都是从邻村运过来的,店上村从未允许过向堤内倒垃圾。店
上村一位村民证实了李济深的说法,他告诉记者,村北河里的垃圾
山是经附近村的采砂场允许后倾倒的,一卡车收取10至15元的费用。
过去都是大摇大摆往河里倒,这两天上边来检查,一般都是晚上8时
以后才开始偷着倒。
记者在现场也发现,垃圾山与采砂场存在着某种“共生”关系:
近10万立方米垃圾位于凌透村两个砂场之间,两端恰好是两个砂场
的开票收费处。要想往河里倒垃圾,就必须从开票收费处经过。
为弄个究竟,记者以在市里承揽了一个大型装修工程,有建筑
垃圾急需处理为由,找到了凌透村粗砂场的开票收费处。该收费处
开票员说:“这两天不行,水利局查得正紧,(砂场)老板嘱咐不
让倒了。”“以前可以倒吗?”“只要不被水利局逮住就没事。”
“在这里倒垃圾你们收费吗?多少钱一车?”“载重卡车一车10块
钱。”
【专家评说】
犹如在省城人脖子上架了把刀
在河道内倾倒垃圾有哪些危害?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高级专家顾
问魏智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防洪法》和《水法》中明
确规定,禁止向河道内倾倒任何垃圾。因为这样做的危害是极其严
重的:首先会阻塞河道,影响泄洪畅通。如果有数万立方米的垃圾
倾倒在河道,就好比在省城人脖子上架了把刀。其次,向河道内倾
倒垃圾会造成河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这种污染可以持续数十年
甚至上百年。作为省城水源地的西部滹沱河段如果遭到污染,将会
直接影响省城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针对一些砂场把垃圾埋在砂坑里的做法,魏智敏指出,填埋垃
圾会改变河道原有结构,事实上也是妨碍行洪安全。另外,造成的
环境污染也更加严重。
“制止在河道内倾倒垃圾一直是我们河道管理工作的重点,但
也是一个令我们十分头疼的问题。”石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办康主任
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多次联合有关部门进行突击查处,甚至派专
人昼夜24小时盯守。有一次他们跟踪可疑运垃圾车一直到了鹿泉市
境内。但经常是你检查时他就不来了,管理稍微一放松就又倒上了。
【对策反思】
堵疏结合,正本清源
记者从石市水利局了解到,滹沱河道内的“垃圾坝”已经引起
了市政府领导和省水利厅的高度重视。水利局也数次召集有关各方,
现场办公商讨解决办法,并派出专人24小时死看死守。同时,筹集
资金,争取尽快对垃圾山进行彻底清理。
滹沱河道内乱倒垃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省城垃圾管理
的“软肋”。记者从石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虽然省城垃圾处理能
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利益驱使,仍然存在乱倒建筑垃圾现象。目
前城管局正在制定办法,从源头上强化管理。
石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办康主任也认为,河道内乱倒垃圾问题,
仅靠水利部门“堵”肯定不是办法,只有提高省城垃圾处理能力和
管理水平,才能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