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绿地系统规划》为省会百姓描绘出了美好的绿化前景: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成为太行山东麓的一座生态绿城。
石家庄市主城区绿化规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绿地等6个方面。其中公园绿化已经初具规模,到2010年石家庄的综合、专类公园将达到46个。
防护绿地划分为内、外两个方面。针对城市内部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混合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特点,内部防护绿地将在城市生产、生活两大功能区之间设置污染防护绿带,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设置防尘、隔噪声绿带,并在城市高压走廊、通风走廊等地带设置功能性绿化带。
针对省会自然条件和污染状况,市域大环境绿化以石家庄市主城圈为核心,分别按照输氧通风区、绿色屏障区、风沙防治区、弱生态关联区的不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四大绿化区建成后将筑起绿色围墙,守护省会。按照规划,到2010年,石家庄的绿化建设将有效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遏制生态环境干化和大气环境恶化的势头,逐步缓解炎热、干燥、风沙以及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省会文明办城市处的冯进国处长在向记者解读这一规划时说,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城在林中”与“林在城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把城市周边近郊、远郊的荒滩、荒山、荒坡充分利用起来,环城公路两侧、城乡结合部要最大限度地退耕还林;同时,要做到城区内的路边成林、河畔成林、小区绿阴覆盖、草坪中有疏林、市区中有若干大面积片林;还要千方百计向能种树的地方“要树”:公路、滨河两侧、庭院、房前房后、广场、园林、停车场……让绿撒在每一个角落。
园林专家侯振海说,在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的同时,绝不能忽略那些绿化“死角”,要向一切能绿化的地方要绿,把绿种到城市的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