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保同志1988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2年5月调入河北省气象局。不久他就以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业务基本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勤奋务实、勇于开拓实践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高度赞扬,成为河北省气象局业务运行、现代化技术和气象科技服务等项工作中不可多得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一、潜心钻研、成果颇丰
10年来,张守保同志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河北气象事业,努力拼搏,勇挑重担,创造了一个一个令人赞赏的佳品。
(1)完成了《河北省政府气象决策服务系统》课题研制工作,现已安装到省委、省政府、省防汛指挥部等政府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依据,受到了政府领导的好评。“96.8”特大暴雨期间,该系统及时为领导送去雨情、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气象保障。
(2)主持了《T63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研制》课题研制工作,为全省各级气象台站提供降水、气温、风、相对湿度、寒潮、云量等分县预报,这一研究位于全国省级台中的前列,为河北省天气预报向定点、定时、定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得到了中国气象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3)主持了《气象资料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研究》课题研制工作,开发出河北省灾害性天气、重大天气过程、预报着眼点、基本气象要素等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档案库,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为各行各业提供气象决策服务的有力工具。
另外他还主持或参加了《灾害性天气的客观化表述》、《天气预报语音合成系统》、《卫星遥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等课题的开发研制工作,这些科研项目和成果充分地显示了张守保同志的科研能力与潜心研究的精神。
二、不图名利、工作为重
张守保同志除参加或主持上述科研课题外,他所从事的更多的是那些立不上项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的,而实际业务运行又十分急需的软件开发工作,这就更加显示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的精神。据不完全统计,由张守保同志开发的、在业务运行中效果好的软件系统有:
“河北省气象历史资料查询系统软件”,“河北省雨情资料再加工处理软件”,“气象传真图处理显示软件”,“数值天气预报格点资料图形处理软件”,“河北省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河北省南电网气象保障系统”,“市级政府气象决策服务系统”。
这些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年轻预报员成长铺平了道路,为了解河北天气气候背景创造了条件,为预报服务丰富了信息,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争得了时间,为气象科技服务开拓了领域,为改善气象服务手段探索了新路子。
三、严于律已、勇挑重担
张守保同志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得到同志们的高度赞扬,重要的原因是他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他十分重视理论学习,积极要求进步,1996年7月他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他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进步的新起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把敬岗敬业落到实处,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尽心尽力,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996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他放弃了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天气预报工作,担起了气象科技服务的重担。在他任服务科科长短短的三个月期间里,在全国首创了气象为酒店服务终端,开辟了气象服务的新领域;新增了交通台、图文电视台、河北农民报等媒体气象服务。在这期间,他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几乎天天工作到夜里11点,有时工作到黎明。就在服务科大展宏图之际,他又一次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放弃了火热的科技服务工作,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伙伴,承担了河北省气象台现代化技术开发的全部工作。
他注重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尤其注重计算机编程学习,正是平时注重学习,造就了关键时打得响的技术。1996年8月我省遭受了“63.8”以来的最大洪涝灾害,各地迫切需要了解实时雨情。在这关键时刻,张守保同志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更改了原雨情软件,该软件可以很方便地统计出几个月、几天、几十个小时各地降水总量,为当地抗洪救灾所用,为“96.8”特大暴雨预报服务做出较大贡献。
四、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2001年4月,张守保同志被任命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科技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他带领全中心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了一套适合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同志们的聪明才智,走出了一条气象科技服务快速发展之路。
为了适应信息化气象服务的需要,他带领同志们努力提高服务产品、服务方式的科技含量,先后推出了“网上气象台”、“网上气象寻呼机”,改变了传统的电传、信函、警报器等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是气象事业得以发展的必要保证。为此张守保同志带领同志们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气象科技服务突破口,开拓创新,适时推出了内容涵盖全国各地天气、医疗气象、生活指数以及专家气象顾问等业务的预约气象服务;对电视天气预报栏目进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防火等级等气象预报;根据各频道特点,推出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旅游气象服务》、《健身气象信息》、《气象百科》等栏目,向个性化气象服务迈出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