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之四  "关系网不破 非法交易不止" --"老板"披露医疗垃圾非法交易内幕 

 
 
 
 
 
 
 
 
 
 
 
 
 
 
 
 
 
 
 
 
 
 
 
 
 
 
 
 
 
 

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 饶雅洁 李俊义

    刘某在望都、顺平一带的塑料市场已经做了两年的医疗垃圾生意,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已经决定洗手不干。在一家小饭店里,他向记者端出了做这种生意需要的种种关系,并真诚地希望医疗垃圾非法交易在当地绝迹。以下是他揭露的内幕:
就在年前,这里的医疗器械还是公开买卖的,最近上边来人查了,说是记者曝了光。为了保险,大家都暗地交易了。因此,如果没有"内线",你们就是在这里转上一天也买不到一支注射器。现在货很紧俏,但即便如此,来货的车80%都有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从几百斤到一两吨不等。我和各个市场的老板熟,一有货他们就通知我,我一转手再卖给等着要的农民,挣钱很容易。而且越是查得紧,价钱越是高,赚得越多。我一天最少保证赚100块,最多时千数块。
光靠和老板关系好还不行,最重要的是在管理部门要有一张"网"。保证工商、环保等部门都有人,没人来罚款。我们做这种生意的不怕县里的来查,就怕市里和省里来人,咱的关系还没"打"到那里。但省、市来人只管得了一时,最终还是县里说了算。县工商、环保等部门都有咱的铁哥们,我经常请他们吃饭,给他们送红包,不管上面风声多紧,我的哥们都会关照我,这就叫利益共同体。因此我心里有谱,再紧我也不怕。
   这些市场交易医疗垃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我觉得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就说上级来检查吧,他们人还没到我们两天前就知道了。前几天,一个村的干部在大喇叭里通知村民,说是省里要来人检查,要求村民两天之内把那些针管、输液管藏起来,否则后果自负。结果省里的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到,只来了县里的,可见消息来源还是很准确的,谁透的风根本不用想也能猜得出。
  有了地方保护主义,管理部门自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况且,真要是把这种非法交易赶尽杀绝,对他们未必有什么好处,把自己的财路都断了。因此他们也不愿管死,一般就是以罚代管,只要买主或卖主请他们吃顿饭,再送个红包,一般也就算了。过一段时间他们再来还是这样的程序,所以大家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干脆公开化了。况且,能在这里开市场的老板,一般在县里都是有头有脸的,管理部门不看僧面看佛面,一般也会给个面子。
  依我看,治理买卖医疗垃圾这种非法交易并不困难,关键是看地方有没有这个决心,敢不敢打破保护主义这张伞。否则,今天管紧了明天管松了,永远绝不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