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场”竞风流——“两环”大省走向世界(二)

走出去,首先需要的是勇气

摩托罗拉、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当我们越来越快地走近世界,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走进我们的生活。面对国际知名品牌来势汹汹的扩张态势,我省一些企业开始养精蓄锐,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到世界经济大洋中弄潮:

————石家庄珍极集团将产品销售到美国,并在密苏里州设立了国际贸易公司。

————承德露露集团在越南设立基地,唐山华新纺织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实施管理承包,以此为跳板,辐射国际市场。

————华药集团在印度、晶牛集团在津巴布韦合资办厂事宜也已进入实质阶段……

“走出去,首先需要的是勇气。”省经贸委副主任宋晓英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推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利用省内国内资源的同时,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其实,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会推动这股浪潮以更快的速度前进,“走出去”将是我省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露露、华药、晶牛等企业跨出国门的实践代表了我省企业跨国经营的某种方式————选择比我们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由于我们的管理和技术相对先进,而且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又较低,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跨国经营方式。

唐山华新纺织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成功,对于这一模式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注脚。1999年,华新集团与埃塞俄比亚孔博尔查纺织厂签订了管理承包合同,一年内集团派出14名管理、技术人员,帮助该厂建立健全了生产、操作、设备和营销等多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操作和技术培训,使该厂当年减亏幅度达到46.7%。集团董事长左世中说,纺织技术和基础管理是华新的强项,输出这些无形资产,不用投入一分钱即可开展跨国经营,有效规避了投资风险。

我省企业规模、资金等实力有限,因而跨国经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地区的选择。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可采取技术合作、管理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输出我们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政策和资源,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制度、规则、政策,一个也不能少

尽管“走出去”风险与机遇并存,但我省一些企业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从1985年第一家企业“中国御膳饺子馆”走出国门,抢滩美国市场至今,我省共有非贸易型境外投资项目77个,其中境外加工贸易项目24个,总投资2957.79万美元,对外投资涉及纺织、轻工、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分布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与国际巨头相比,我们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远远不够。专家认为,只有加快建立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迅速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和当地相应的政策、法律,营造一种宽松的政策环境,“走出去”的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迈向国际市场这惊险的一跳。

早在3年前,晶牛集团就制定了“国内西扩、国际南进”的“走出去”战略,可为何直到今天才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董事长王长林解释说,许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对手比,产品和技术还算旗鼓相当,但在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上却算不上国际化,与对手差了一大截,而正是这个差距拉低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值。而这几年,晶牛通过转机建制和规范管理,明晰了产权,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掌握规则往往会事半功倍,张家口制药集团在越南的投资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1998年,张药投入几台设备和为数不多的资金,与越南中央第一制药厂合作生产抗生素粉针。随着越南市场的打开,产品销量和品种成倍增长,成为越南现有的3个制药合资企业中运作最好的。日前张药预计再投入150万美元,合资筹建一个年产1.5亿支粉针的新厂。

谈及成功经验,副总经理杨庆华介绍说,避免“走出去”风险成本的上升,境外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十分重要,主要是了解国际规则、摸清当地市场和政策法规环境。这些前期投入往往要占他们项目建设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迅速融入当地制度法律框架内,为企业国际化经营营造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

“打造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走出去’进程,决不是单个企业的事,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省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处处长马小树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审批管理,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审批程序,创造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使企业能顺利“走出去”。

由此可见,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法规,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加大对境外投资企业在资金、信贷、外汇、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融入世界,才能最终立足世界

谈起“走出去”的感受,先行一步的多数企业认为,在国外投资建厂或开设“窗口”型贸易公司,收获不仅仅是品尝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更重要的是能将国际市场信息、商品流行趋势等第一手资料迅速反馈回来,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国际化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自有品牌,从海外贸易转向海外投资,在与国际巨头的抗衡中实现脱胎换骨的跨越,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公司第一个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2001年,珍极集团在美国密苏里州建立珍极国际贸易公司,打响了中国大陆的酱油品牌。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强劲的国际对手几度博弈之后,视野拓宽的珍极开始更加注重强健自身的肌体,以增加竞争的实力。

全面导入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珍极在2001年先后通过了K ORSH ER犹太食品认证、H ACCP认证。2002年1月,经国际认证公司挪威船级社审核,珍极公司拿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为更深入地进军国际市场做准备,珍极首先夯实了质量基础。

与此同时,“走出去”也为珍极锻炼出一批具有良好语言能力、熟悉国际市场运营实务的优秀人才,成为企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制胜的利器。去年珍极的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为打造国际化的“百年珍极”奠定了基础。

像珍极一样,石药、露露、耀华等我省一批龙头企业竞相到国际市场搏风击浪,跨向世界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

“走出去有利于企业积蓄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能量!”省创建名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郑彬认为,推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靠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企业“走出去”进行有效的扩张联合,能加快这些国际资源在竞争中向我省流动,加速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 (完)

来源:《河北日报》

版权所有:新华网河北频道 
制作单位:新华社河北分社、新华社河北新闻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311-5808047   Email:hb-news@xinhuanet.com
Copyright:http://www.he.xinhua.org/ 20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