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梁 栋)常听人讲:“幸福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特色”,企业好象与此相反,搞不好的企业情况类似,搞得好的企业则都有自己的“路数”。正象一位成功的国企经营者所说,市场经济下,制度仅仅是基础,搞好企业需要永无止境创新和富有“个性”的管理。
企业应努力完善自己的“宪法”
1999年,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备投资50亿元上200万吨超簿板连铸连轧项目时,涟钢、湘钢两个子公司都想上。这时,董事会没有盲然决策,而是先研究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决策程序,并请中国咨询公司进行认证,然后从全国各地请来相关专家制定决策方案。这种科学严谨的决策方法最大可能地降低了决策风险。
湖南华菱追求科学决策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这种“决策方法”又暴露出公司章程的不完善。采访中,记者曾多次翻阅一些国有企业的章程,发现多数企业章程内容简单,制度模糊,规定笼统,基本上是从《公司法》套下来的一些条条框框。正因为如此,当企业遇到新问题时,很难从章程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只得临时决策,随机应变。实际上,公司章程应是企业的“宪法”,既涵盖了企业的“共性”,也体现了企业的“个性”,应对整个企业及企业各利益主体,包括集团的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责任与义务、奖励与惩罚做出详细的、符合本企业情况的规定。
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推行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比如中泰合资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从1998年开始推行“以人为本,使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构起模拟市场,形成一个内部用户链,使企业内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得以实施,成本连续4年以10%的幅度下降。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就全面推进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在集团内部构建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等等。
股权结构除了“优化”还须“科学”
1985年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时共有5个股东,其中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占46%,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占22%,中信汽车公司占20%,另外还有两个小股东。从1994年开始,广州标致开始亏损。分析其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统一,但往深处想,许多原因可以说都是这种股权结构的必然结果,是各个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当然结局。比如做为大股东的广州汽车集团为了能盈利,自然主张上新车型,可是相对较小又掌握技术的的法标不愿给新技术,不投入资金,不改进产品,只热衷于卖CKD件。正因为认清了这一点,1998年5月,新成立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特别强调“两家股东,各占一半”的股权结构,并本着同股同权的原则,10人董事会中中日双方各5人,现在中方代表任董事长,日方代表任总经理,四年一换。公司8个部门,每一部门都有中日双方代表交叉任职。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说:“这种结构双方股权相同,利益一致,亏也好,赚也罢,谁都跑不了!”
以前我们讲“优化股权结构”,针对的是国有股“一统天下”的局面,说白了就是要追求股权多元化、分散化,但是,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讲,到底是两家股东好,还是三家、四家、五家好?股权数量不相等好,还是相等好?都是需要具体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既使是一家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股权结构。比如长沙市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新组建时,总股本8000万元中,国家股2900万、职工股2600万、经营层1000万、自然人股1500万。之所以如些设置,副董事长廖小明说,改革伊始,国家股与经营层加到一块达到3900万,可以轻松控制局面,贯彻企业战略意图,关系逐步理顺以后,国有股便可以逐步减少,直至完全退出。
什么样的“母子公司体制”适合国企?
“入关”以后,我国企业亟需做大做强,因而逐步壮大起来的集团公司,应建立一种什么样母子公司体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此次采访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运做的都不错,但又各有其特点: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集中集体智慧,听到不同声音,将各子公司总委书记和董事长做为集团公司董事,但本着“大集团发展模式,股份公司的运作机制”运行,力求模拟规范的股份公司运行方式,以冲淡董事国有资产代表和子公司代表的色彩,使其树力向整体集团负责的观念;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明确母子公司各自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强调母公司具有资产所有权、资产受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并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强化其决策中心、资产运作中心、投资中心功能。子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独立享有民事权力,以其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成为生产中心、利润中心、成本控制中心;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强化母公司战略决策、预算理财、投资开发、管理策划、人才开发、审计监控等功能,适时完成集团母公司由商品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方向的转变,在以资本经营推动传统主体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资参股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并涉足生物医药和宾馆餐饮等行业,进一步优化集团资本结构,达到资本结构多元化、利润来源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化;……
什么样的“母子公司体制”适合国企?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可以肯定的是,各企业由于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结构不同,不会仅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