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讯 记者最近在江苏、上海、山东、河北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开始自觉摒弃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管理方式,通过设立决策咨询委员会,外聘董事,引入多元产权代表等方法,力求完善企业决策机制,营造科学决策环境,以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
为了在决策时能听取多方意见,增加决策信息,相当一批国有公司围绕董事会成立了决策或咨询委员会,有的是由公司内部技术人员、离职领导、市场骨干组成,有的还从社会上吸收部分对本行业有所建树或有技术专长的知名人士。这些决策咨询委员会以人数多、来源广、掌握信息量大等各种优势,弥补了董事会的不足,成为董事会决策时不可缺少的"智囊"。河北宝硕集团自1997年起,便由企业内外共43人组建了决策询咨委员会,规定凡重大决策必须有"委员会"半数以上通过,否则予以否决,从而保证了企业正确的投资方向和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济南小鸭集团根据决策范围不同,设有两个决策委员会,企业文化中心主任李实华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决策委员会组成人员都是与行业产品相关联专业的专家,他们熟知产品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也了解国内外技术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人在企业里没有个人利益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大胆建议,坦诚直言,提醒决策者保持清醒头脑。这是公司内部董事难以做到的。
与决策咨询委员会相比,外聘董事由于进入了决策班子,对企业决策拥有直接投票权而更受国企"老板"青睐。今年8月,江苏春兰集团成立董事局。引人注目的是,董事局11名董事中就有4名外聘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比例超过1/3。而且董事会章程规定,不论何项决策,必须至少有一名外聘董事同意。这在大型国有企业是史无前例的。春兰外聘的4名董事分别是,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李鸿志和国家司法部一级律师任国均。4人都不在春兰集团担任行政职务,也没有股份,以此保证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参与重大决策。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介绍说,4名外聘董事的职责是,为春兰公司提供重要的咨询和建议,对公司重大经营活动和决策进行监督,对高级经营层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集团副总裁孙庆认为,外聘董事弥补了两个"缺陷",一是春兰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内部董事在经验和理论上有许多生疏的领域,四位外聘董事是经济管理、专业技术和法律方面专家,能够为董事会提供有益的建议。二是外聘董事是独立的、局外的,他们与企业没有利益关联,可以畅所欲言,这是内部董事取代不了的。
目前,在董事会设立外聘董事(或称"局外董事"、"独立董事")的绝不只有春兰集团。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13名董事中,就有两名独立董事,一位是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另一位是中国纺织大学教授。江苏宝胜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增设3名外聘董事,一名是信息产业部的留美博士、一名是二十三所所长,还有一名是上海电缆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名独立董事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具有表决权。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原有9名董事,现在正准备增聘3名局外董事,使董事数量增加到12人,同时还酝酿成立3个决策委员会,以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促使外聘董事积极参与、"不辱使命"的是其社会地位和责任感,董事会中不同产权代表则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竭力影响决策。在这方面,无锡小天鹅公司尤其有代表性。到1995年,小天鹅吸收多元产权,成为兼容国有股、集体股、法人股、A股、B股、外资法人股6大股种的股份制企业,12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包括了3名分别代表3家外国基金的外方董事。董事会章程规定,一般决议须经全体董事半数通过,而对500万元以上的计划外经营活动等重大决策,有3票否决就不得通过,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名以上的外方董事同意。多元股权结构下的各方产权代表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约束了最高决策者,提高了小天鹅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副总经理徐源说:"小天鹅产权代理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国资代理人缺位造成的对经营者约束不力现象,告别了国企决策时常犯的毛病:拍脑袋想项目-拍胸脯上项目-拍屁股甩项目。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小天鹅重大经营决策基本上做到了少失误、不失误。"1995年以来,小天鹅有不少项目由于遭外方董事反对而"黄"掉,比如收购摩托车集团,发展生物工程、制药、DVD等,科学决策使小天鹅始终以一种理性的姿势专注于"洗"的领域,不断扩张。
外资进入,带给小天鹅的不仅仅是理性决策,而且是更科学、更规范的管理。外方股东为保障股权,坚持实行规范的财务监督,从1995年起,小天鹅每年都委托一家境外会计事务所,全面审计其财务状况,会计事务所按照国际惯例对所提交报告承担连带法律责任。从此,企业不正常开支被彻底杜绝,小天鹅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一步。
国企"老板"为什么会自觉约束个人权力,努力构建完善的决策机制?采访中,许多"老板"道出了心声:一是面对越来越近的WTO,参与国际竞争,壮大国企的历史使命感,促使自己承认个人局限性,广泛吸收他人和集体智慧,追求科学决策。二是许多国企中都有了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即使眼下没有,也正在酝酿、报批类似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决策正确就不仅仅是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还有对自身及职工利益的责任。春兰集团将12亿权益出售给经营者和职工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压力骤然增大,他说:"我个人买了160万股权,其中向银行贷款72万,其他人50万、25万、8万不等,但购股资金90%都是从银行贷款,如果企业经营不好,就坏了,我还打算在二、三年内让自己和职工将借的钱还上呐!"(记者梁 栋 何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