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现辖2市8县1区,118个乡镇办事处,4994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人口415万。
衡水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划野分州,衡水“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西汉时衡水称桃县,隋开皇16年置衡水县,定名衡水是取漳河流经、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义。衡水处于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结合部,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文化。纪史以来,先后涌现出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汉文帝皇后窦猗房,唐朝十八大学士孔颖达,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当代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荷花淀派”著名作家孙犁,围棋“棋圣”聂卫平,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葛存壮父子、耿其昌以及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等,都是衡水这片热土养育的骄子。衡水也是革命老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都诞生在这里。抗战时期,衡水横跨冀南和冀中两大根据地,陈再道、吕正操、宋任穷、刘志坚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原铁道部长刘建章、卫生部长崔月犁、民政部长崔乃夫等一批衡水籍领导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风云初记》、《平原枪声》以及“铁壁合围”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合作化时期,全国劳模王玉坤创办的安平南王庄合作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
说它年轻,是因为衡水1996年撤地建市,在全省最晚。建市以来,全市人民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衡水精神,紧紧抓住撤地建市、京九通车和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衡水已经成为全国、全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也是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涌现出中国丝网产销基地、中国工程橡胶基地、玻璃钢生产基地、裘皮生产基地、采暖铸造生产基地和工艺美术之乡、铁塔之乡等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区位交通优势日趋明显,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字交叉”处。地处市区南部的衡水湖,碧波荡漾、景色怡人,是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衡水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城市。衡水人民热情好客,正敞开宽广的胸怀,欢迎各方朋友投资兴业,观光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