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产业化激发献县乡村振兴活力

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房产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华网河北频道推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访谈,专访河北典型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介绍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和成效。本期邀请沧州献县县委书记王永昌,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交流。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献县享有“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的美誉。献县是如何做大做强“枣”文章的?

献县享有“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的美誉。献县是如何做大做强“枣”文章的?
2
王永昌

献县小枣走向产业化、品牌化

献县小枣走向产业化、品牌化
献县小枣走向产业化、品牌化
献县素有金丝小枣原产地的美誉,早在南北朝时期,献县人刘仲思就培育出金丝小枣。我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实施规模化种植,多次举办“小枣节”提升知名度,小枣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金丝小枣作为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种植加工、政策扶持、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2020年,我县红枣产量1.5万吨,产值1.3亿元,真正实现了小红枣带动大致富。
形成一条产业链。我县以工业化思路引领红枣产业发展全局,推进红枣产业由广种薄收的粗放型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大力推广“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枣农”生产经营模式。
做好两个扶持。强化政策扶持,我县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设立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加大红枣产业投入力度和财政贴息力度,将政策资金更好地用于枣业开发建设;强化销售扶持,鼓励企业参加全国各种大型农产品展销洽谈会,与购物平台开展合作,通过献县TV优选等途径直播带货。
实施两个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品质,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聘请16名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共同开发红枣高端产品,选育了“雨帅”“献王枣”等优良品种,持续带动我县红枣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通过产品创新拓宽受众,我们不断丰富产品品种,生产出蜜枣、鲜蒸枣、阿胶枣、枣茶、醉枣、枣片等多达20余个系列、100余种产品。
1
新华网

除了枣之外,献县还有很多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献县有哪些经验?

除了枣之外,献县还有很多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献县有哪些经验?
2
王永昌

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做长做强产业链

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做长做强产业链
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做长做强产业链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我县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基础,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近两年来,献县被授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献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肉鸭养殖、果蔬种植等优势特色产业。我县基于传统优势,强化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肉鸭、生猪养殖和红枣、果蔬、食用菌等农业种植共同发展的“2+20”农业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全县优质粮棉、红枣、蔬菜、生猪、肉鸭年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20亿元、20亿元、15亿元、10亿元,五大产业覆盖8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占比60%。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构建新业态新模式。做长做强农业产业链,有助于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改善产业效益。以我县肉鸭产业为例,全县年肉鸭养殖量达到900万只以上,鸭坯产能达到1100万只,带动肉鸭全产业链从业人员1万余人,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9月,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设了“肉鸭种质创新中心”,培育肉鸭种业基地,把献县打造成国际肉鸭产业的重要基地。
三是破解要素制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我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旱作雨养和季节性休耕,进一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今年,我们又持续实施了季节性休耕8.5万亩,首次实施了旱作雨养项目2.02万亩,实现了农业增收和地下水压采统筹推进。
1
新华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献县有哪些谋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献县有哪些谋划?
2
王永昌

从四个方面发力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从四个方面发力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从四个方面发力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下足功夫,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完善产业、就业、科技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发展扶贫产业。进一步完善防返贫长效机制,开发运用“防贫预警和管理系统”,实现精准防贫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省级融合先导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第三,推进乡容村貌持续改善。谋划一批民生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到2025年,创建县级标准美丽乡村330个、市级标准美丽乡村150个、省级标准美丽乡村20个。
第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