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关键是要把‘条件’搞上。”23日下午,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间隙,原河北大学党委书记吴家骧委员的一句话,引起了原省教委副主任何长法等4位委员的关注。
“从我们学校的经验看,您说的这个‘条件’应该有三个方面: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感情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吴兴委员接过话头说,医科大学刚刚凭借24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8万元年薪和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把一位先后留学英美的药理博士从上海“抢”了回来。“这笔启动资金是我们为此专门向有关部门申请的。”
河北大学教授朱明生委员听到最后一句话,眼前顿时一亮:“诸位,这个经验咱们以后可都得借鉴。”几位委员纷纷点头称是,现在我省各级有关部门都很重视吸引人才,支持力度也相当大,如能尽快建立一个运行机制,效果一定会更好。
“吸引院士、‘准院士’这样的学术拨尖人才确实非常重要,但吸引、培养后备军同样是当务之急。因为造就人才的周期长达十年、二十年,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人才,其辐射效应难以估量。我看,那三个条件,对我们自己培养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同样适用,可不能‘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女婿’、‘儿子’应该一样亲。”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成委员进一步补充道。
“对!引进来、育出来之后,还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特别是工作环境,这是最重要的!”
你一言,我一语,5位教育界资深委员越说越激动。从他们慷慨激昂的话语里,记者深刻感受到了燕赵振兴的希望!
来源《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