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十五”计划的确定,在新世纪初年,一个向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迈进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幕已经拉开。代表、委员们就这一事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命题发表真知灼见,碰撞着思想火花。他们认为,只有抓住大力发展龙型经济这一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才能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竞争新优势。
壮大“龙头”:培育河北“海尔”
一年来,我省龙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省政府规划的15条“龙”已显腾空之势,三鹿、露露等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愈发挺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开始逐步显现……然而,综观我省企业,却还没有像海尔那样在国内外声名赫赫的大企业、大集团。
“我们太需要自己的‘海尔’了!”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委员感慨万千地说,一条龙的腾飞关键在龙头,一个产业的壮大关键要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如果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只是在当地的各种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没有在全国有地位的龙头企业来带领,那么这样的柱子也是立不住、站不稳的。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塑造大名牌。”安国光明药行总经理刘振法委员认为,必须大力培育我省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知名企业家和知名市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创名争优,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我省重点培育完善的渤海水泥、三友碱业、耀华玻璃等“四跨”型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企业或行业“排头兵”,带动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省工商局局长谢建增代表说,合理整合我省同行业中的企业资源,是一定条件下减少恶性竞争,将区域中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省内企业之间、省内企业与省外企业、省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都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资产重组,也包括战略性结盟。
壮大龙头,政府应当做什么?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衡水市市长李俊渠代表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稳定、竞争有序、法规严明的外部发展环境。政府有责任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但决不能成为企业集团的“婆婆”加“老板”,导致新的政企不分。应该让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竞争中学会竞争,优胜劣汰,发展壮大。
[记者旁白:龙头引领龙身,龙头强壮与否关系着整条龙的命脉。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才能带领整个产业搏击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发展龙型经济,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放眼世界舞台,结合当地实际。不能不切实际地幻想一个县甚至一个乡都要搞出若干条“龙”来,使龙变成虫。]
强健“龙身”:锻造黄金链条
龙型经济能否真正成“龙”,关键看它是否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在高昂龙头的带领下,将产业链条尽量延伸,使巨龙真正舞起来,才能在整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应有的带动效应———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据了解,在日本,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直接或间接为汽车行业服务。可以想见,汽车工业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带动能力是何等巨大。而从我省情况看,这样的强势行业还没有。
两相对比后,廊坊市外贸局副局长冯晋委员认为,由于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能与老百姓直接见面的消费品,而我省基础工业的比重依然太重,其带动能力显然有限。因此,他认为我省应在处于产业链条上游、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行业中进行创新,同时有选择地发展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对怀来县葡萄种植的巨大带动作用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目前全县酒葡萄已发展到10万多亩。但何委员却对用于葡萄酒包装的玻璃瓶、包装盒等相关产品大多采用上海、辽宁、福建、广东等省外产品而深感遗憾。他认为,依托龙头企业,完善我省现有的产业链条,其实还有很大空间。但省内相关产业、企业的配合还很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产业化”。
产业化经营在农业龙型经济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而标准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粘合剂”。全省最大的果品出口企业———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裁魏文记代表特别强调了标准化生产:“我们在9个县建立了20多个标准化果园,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民,成为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工人,这样生产出的果品才能符合国际市场要求。”他建议,我省应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从种子、种禽、果苗等最基本的生产过程抓起,逐步走进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等二、三产业的环节当中,从而形成从种植到市场彼此相互衔接的龙型链条。
不少代表、委员都谈到,打造黄金产业链条,必须优化区域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强化区域合作,形成主导产业,建立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增强全省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
[记者旁白:既然是龙型经济,就要有蜿蜒纵深的带动力量;既然是龙头企业,就不能像“虎”那样独自成王。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应该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布局区域化和经营主体组织化。总之,不管发展什么经济,其本质都是市场经济,都必须以盈利为目的。]
河北日报记者 阎 锐 徐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