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近年来,河北省名牌战略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是:

    1、全国性名牌少,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调查显示,截止到1999年底,国家工商管理局认定了153个驰名商标,我省只有7个(露露、乐凯、华药、三鹿、华龙、三力、风帆)公占4.57%。2001年,全国共评出45家企业生产的57个产品。河北省只评上“乐凯”彩色胶卷一家。而作为农业大省,连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驰名音标也没有。

    2、名牌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竞争力弱。据统计,在全国26个重点行业中,销售收入为行业第一的企业我省没有一家,从6个经济大省品牌竞争力评分来看,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广东206、山东136分、浙江82分、江苏64分、河南42分,而我省只有20分,还不及广东的1/10;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广东50个、山东30个、江苏20个,我省为0个。

    3、各牌速生速死现象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省1993年被省政府机关审定了100项名牌产品,到1996年复审时已有60项难再达标,1997年认证的102项名牌产品,到1998年竟有30多家生产厂家举步维艰,有些重点名牌被命名不久,就被市场迅速淘汰。如石家庄造纸厂、环宇电视机厂、长征鞋厂等名牌产品的速生速衰人人皆知。

    4、我省名牌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好,树牌子、保牌子意识太差。如沧州生产的金丝小枣,牌子却被山东惠民“抢注”,成为国家林业部命名的“金丝小枣之乡”,这使沧州的小枣产业发展处于非常被动境地。

    5、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够,企业的管理理人员素质偏低,科研人员匮乏,影响企业做大。青岛海尔以司管理层活跃着一大批博士、硕士人才,管理理念是全新的、现代的。而我省名牌企业很少有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很难推出新产品,企业做大则更难。

    6、品牌管理工作缺乏直辖市合作,没有形成合力,我省技术监督局“质量兴省、名牌兴企业办公室”管名牌产品,省工商局商标处管名牌商标,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创建名牌促进会”是社团组织,三家各自为政,沟通联系甚少,推出的名牌五花八门。同时,名牌的运营工作也做得非常不够。

    为此建议:

    1、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名牌就是竞争力”的品牌意识。

    2、把发展名牌这一工程纳入我省“十五规划”的实施内容。w

    3、要成立专业的组织机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华网河北频道  制作单位:新华社河北分社、河北新闻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311-5872476   Email:kangjian@xinhuanet.com
Copyright:http://www.he.xinhua.org/ 20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