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渤海湾 | 从“海底荒漠”到“蓝碳母港”:唐山祥云湾书写向海图强蓝色传奇-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行走渤海湾 | 从“海底荒漠”到“蓝碳母港”:唐山祥云湾书写向海图强蓝色传奇

2025-10-04 15:36:12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

分享至手机

  在渤海湾唐山段,一片曾经生态退化的“海底荒漠”,如今正上演着一场深刻的蓝色变革。历经十余年砥砺耕耘,唐山祥云湾不仅让茂盛的“海底森林”重见天日,建起了高效的“蓝色粮仓”,被誉为“海洋牧场中国样本”和“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如今又擘画出一幅更为宏伟的蓝图——打造融合生态、产业与碳汇的“蓝碳母港”。这标志着祥云湾的探索,正从单一的生态修复,迈向一个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生态筑基:贝藻礁重构“海底绿洲”

  走进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的监控中心,高清画面实时传回令人欣喜的水下景象:层叠的牡蛎礁上附着大量贝类和海参,藻林之中,鱼群成群游弋,螃蟹藏身礁石之间。这片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与十多年前的“海底荒漠”形成鲜明对比。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岭接受记者采访

  公司总经理张云岭向记者介绍,这些画面是他们十多年坚持生态修复的见证。“通过持续建设贝藻礁区、增殖放流,渤海祥云湾修复区域的水质已常态化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总生物量比修复前增加了44倍,海藻覆盖率从几乎为零恢复到15%以上。”

  渤海祥云湾修复区域增加的海藻、海螺、海参等生物

  正是这样的生态奇迹,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年度4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结果,其中被列为“好”的示范区有5个,被誉为“海上塞罕坝”的唐山祥云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排在首位,成为“海洋牧场的中国样本”。

  生态修复的成果,还直接体现在碳汇能力的提升上。张云岭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刚刚完成测算,这里的牡蛎礁年固碳价值约40余万元。”2023年11月,这里被授予河北省首个牡蛎礁碳汇价值实现示范基地,生态效益开始被量化、被认可。

  产业赋能:智慧渔业端牢“生态金饭碗”

  生态修复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渔民的生活。在唐山新戴河渔港,海风轻拂,几十艘渔船停泊在岸边,刚刚带领游客体验归来的渔民孙继臣一边整理船舷一边与记者聊起现在的变化。

  渔民孙继臣接受记者采访

  渔民孙继臣:“以前我们出海捕鱼,风险性比较大,收入也不稳定。现在依托海洋牧场,旅游季节我们搞休闲渔业服务,让游客体验到从海里现捞现吃的海鲜;淡季的时候我们就在周边捕点鱼,收入相当稳定,每年能挣十多万块钱!”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休闲渔业

  距离新戴河渔港不远处的海面上,周长60米的巨型智能网箱如同海上城堡般稳稳屹立。装备研发人员刘贺新:“这可是个‘聪明'的网箱!60米周长的网箱能扛12级台风,遇到冰排3分钟就能潜至海底避灾。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吃饭!”

  巨型智能网箱下水

  他用网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石斑鱼颇为自豪,“智能网箱里养殖的鱼非常健康,这肉质比野生捕捞的还紧实!”

  巨型智能网箱养殖的石斑鱼

  这套智能养殖系统来之不易,研发团队历经十年摸索,从数十次失败中积累经验,为最终实现与环境相适宜的智能装备控制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

  公司总经理张云岭:“这套智能化养殖装备充分利用渤海独特的‘太平洋垂直暖流带'水域优势,集多重功能于一体:既能自动规避风暴潮、浮冰等自然灾害,又能自主完成投饵、清洁与监测等日常养殖任务。”

  科技的赋能,让“靠海吃海”有了全新的内涵。张云岭说,未来随着“智慧渔场”项目的推进,有望形成可复制的环渤海智慧渔业新模式。“目前我们的养殖产品市场前景很好。我们计划逐渐扩容到1000口智能网箱,这些网箱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将达25000吨以上,年产值预计超过12.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

  向“蓝”而行:“蓝碳母港”擘画未来新篇

  未来这里带给人们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从新戴河渔港启航,随张云岭一同乘船向目标海域行驶约一小时,一片蓝绿交织的广阔景象便映入眼帘。他指向那绵延的“绿色”,告诉记者——这正是珍贵的海草床。这片海域孕育着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大小堪比6300多个标准足球场。海草不仅能够稳固海底泥沙,还为鱼、虾、蟹、海马等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与繁殖场所,每年可实现1.2至2.1万吨的固碳量,并吸收3.6吨营养盐,是名副其实的“蓝碳”宝库。  

  海草床修复资料图

  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这片海草床仍然面临退化威胁。

  张云岭:“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这片海草床的保护修复。未来计划以44.27平方公里天然海草床为核心,在周边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继续推动系统性保护与修复工程,并拓展碳汇扩增路径,打造海洋碳汇示范区,同步开发生态文旅项目,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规模化转化。”

  这一愿景,正指向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将唐山祥云湾建设成为一座“蓝碳母港”。

  何为“蓝碳母港”?它涵盖三大板块:唐山新戴河渔港升级扩建国家中心渔港,打造智慧管理、冷链物流与休闲渔业综合枢纽;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推进“千箱计划”,构建“蓝色粮仓”与碳汇渔业基地;以及中国海草之城建设,设立国家级蓝碳研究中心,实施大规模海草床修复,并推动“生态保护+碳汇交易+文旅经济”融合发展。

  唐山新戴河渔港及开渔盛况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肖润光介绍说,它将成为一个集生态修复、碳汇增汇、产业培育与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蓝色经济平台。“蓝碳母港以中心渔港为海上枢纽,依托海洋牧场和天然碳汇资源,不仅输出优质水产品,更致力于输出生态价值、碳汇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者:  责任编辑: 毛鹤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