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承德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青锦瑞渔业)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经海)签署“木兰1号”深远海养殖深度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围场三文鱼产业实现从“鱼卵孵化”到“淡水育苗”再到“深海养成”的突破,形成了“淡水育苗+深海养成”陆海联动模式,弥补了围场三文鱼产业的短板,打通了围场三文鱼产业的关键链路。
“木兰1号”深远海养殖签约仪式现场。
在塞罕坝下的围场燕格柏乡,清青锦瑞渔业建设了淡水三文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自2024年12月首批10万枚三文鱼卵入驻恒温车间以来,基地已形成年孵化1000万尾三文鱼苗的产能,为我国深远海三文鱼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突破,核心是守住了围场的生态底色。”清青锦瑞渔业负责人白小雨说,基地建设之初便遵循“零污染、高循环”原则,实现了“养殖不破坏生态,生态反哺养殖”的良性循环。
清青锦瑞渔业的养殖车间。
从塞罕坝林场的“一棵松”到三文鱼产业的“一池苗”,围场始终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在生态与产业的平衡中寻找突破。此次企业签约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围场以优质生态吸引产业落地,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保护,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的一次实践。
下一步,围场将继续坚持“守好生态底色、做活产业文章”发展原则,依托塞罕坝生态品牌优势,持续深化陆海联动,推动三文鱼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加工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围场三文鱼”特色产业名片,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围场方案”。(赵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赵蕊 责任编辑:
高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