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优质原料供应链”的战略蓝图下,有这样一位驻外员工,他以脚步丈量非洲烟田,用责任守护品质源头,他就是河北中烟原料供应部员工关辉。
2024年,关辉作为原料保障团队骨干,跨越1.2万公里奔赴津巴布韦,开启了为期五年的驻外征程。
在烈日炎炎的非洲大陆上,关辉习惯于每天都穿梭烟田一遍,细致地观察烟叶的生长情况,因为关辉深知,每一片烟叶的品质都关乎着中国烟草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异国烟田里的坚守
初抵非洲大陆,面对重重挑战,关辉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素养,逐步适应了非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当地团队深入合作,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管理经验。
在育苗阶段,针对苗床长势弱、茎秆细的问题,他借鉴先进育苗经验,为农户讲解关键技术要点。针对水源匮乏的农场,他提出梯度播种、增加剪叶次数并适当延长苗床期的策略,使育苗周期与当地雨季精准匹配,有效提升了壮苗率。
在大田期,面对部分烟田长势不佳、株高不足的情况,关辉认真查找原因,发现问题根源在于肥料施用不当。他立即协调肥料公司开展土壤检测,依据检测数据动态调整肥料配方,增施微量元素。同时,他要求肥料公司为农户提供测土施肥与技术支持,在精准施肥方案的推动下,烟株长势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
在收购季,他每日奔波于收购场、拍卖场与选烟场,严格监督烟叶质量,确保符合收购标准。他与农户积极沟通,提升交售积极性;他合理安排收购次序与预订时间,提高了收购效率。
正是凭借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关辉每日都会穿梭在一片片烟田间,有时是俯身仔细观察烟叶的长势,有时是与当地烟农交流种植技术和面临的困难。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充满了坚定。当地种植园主感慨:“我从没见过这么拼的采购员,他比我们更懂这片土地。”
在危机中锻造供应链韧性
2024年,津巴布韦遭遇大旱,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减产严重,烟草也不例外,全国烟叶产量同比下降超20%。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体制,有限的烟叶资源造成多家跨国烟草公司争抢,这无疑给中方烟叶采购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争取优质货源,关辉除了做好公司农户的烟叶收购工作,还在天泽烟草公司领导支持下,主动与各烟草公司展开密切沟通,经过多次会商协调、农艺置换,成功换取了符合需求的优质烟叶。
津巴布韦距离中国万里之遥,且地处内陆没有港口,供应国内的成品烟叶从加工完成到漂洋过海抵运国内,需数月之久,而在这漫长旅途中,烟叶面临着虫情等诸多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虫情,他带领发运团队与熏蒸人员反复商讨,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熏蒸方式和精准的熏蒸时间。在仓储期间,他每天都要前往仓库,仔细查看仓储情况,调运烟箱分批熏蒸,细致检查密封状况,认真核对熏蒸药剂的位置和数量,保证熏蒸效果达到最佳。同时,面对国际物流手续复杂繁琐,而跨国内陆运输又存在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等情况,关辉与业务部同事积极协调运输公司与船运公司,改变以往部分烟叶需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仓库卸车熏蒸再装车发往德班的模式,首次实现了全部在哈拉雷集装箱装柜发运。
贯穿始终的质量意识
在关辉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他的工作宣言:“原料保障就是产品质量的基础。”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信条,更成为中非烟草合作的纽带。
津巴布韦全国仅有三家复烤厂,且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存在设备老化陈旧的问题。为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关辉与同事们持续优化烟叶质量管控措施。同时,为确保片烟成品质量,他们采用每小时切样对样的方式实时监测生产状态,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精准管控烟叶生产全周期,为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筑牢防线。
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2024年的成品片烟全部通过了中国烟叶公司的验收,一档烟比例高达92.5%,在津巴布韦所有烟草供应商中位居首位。
山海之外的匠心传承
在津巴布韦广袤无垠的烟田里,关辉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他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当地烟农的尊敬与信任,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关辉那份跨越万里的执着。他说:“如果我的付出能让中国烟草品牌在国际上多一份底气,一切都值得。”天泽烟草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关辉不仅完成了优质烟叶发运的任务,更在非洲大地播下了信任与创新的种子。”
关辉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河北中烟原料战略保障工作中,已连续10年每年派驻1名员工赴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等地。他们中,有人为精准把控烟叶生长关键节点的农艺指标,长期驻守热带雨林;有人为制定严格的病虫害防控与农残控制方案,与领域专家深度协作。
这片跨越山海的烟叶,不仅承载着品牌升级的密码,更见证着中国烟草人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雄心与担当。(田然煜/文、关辉/图 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