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印象塞罕坝 围场好食节”秋狝文化及农特产品推介会在石家庄“印象塞罕坝数字客厅”开幕。手工土豆粉条、金莲花、沙棘原浆……10余种来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土特产”集中亮相,助力围场特色“味道”走进石家庄、秋狝文化走向全国。
活动现场的农特产品直播推介环节。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帝秋季狩猎之地,秋狝文化由此传承而来。活动现场,与秋狝文化相结合的农特产品纷纷亮相,并借助直播带货等形式进行宣传推介。
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围场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森林覆盖率高达60.25%,土壤中富含铁、锶、硒等多种元素,产出的农特产品营养丰富、绿色健康。近年来,围场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打造以马铃薯、肉牛等为主导的“2+3”农业产业体系,在域内培植了53家大型农业企业,先后获评“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等称号。
活动现场的农特产品直播推介环节。
本次宣传推介会是围场农特产品“上行”的主动“出击”。依托河北省科学院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推出的创新平台——“印象塞罕坝数字客厅”,围场积极参加以及举办各类农特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当地采取农业与特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创办了“画木兰”等特色品牌,着力推动农特产品融入全国市场,奋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张丹 李晓娜)
[作者: 张丹 李晓娜 责任编辑:
杨丹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