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河北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履职答卷。在2024年河北省两会期间,新华网河北频道专访河北省政协委员,燕赵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川。
河北省政协委员,燕赵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川。新华网 王立鹏 摄
新华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作为国有保险企业,如何做好服务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您有哪些思考?
卢川:保险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文章,必须构建起产品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方案全面化的保险服务体系。
一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聚焦各类市场主体需求,创新丰富保险产品,优化完善综合服务,实施“一地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二要充分发挥资金融通功能。切实发挥好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优势,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和重要领域,做好投融资工作;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持续创新各类社会责任险,特别是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重要领域,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新华网: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燕赵财险有哪些作为?
卢川:燕赵财险是省属重点金融企业,是河北人自己的保险公司,我们努力将更多的保险资金引入河北、留在河北、服务河北,这是企业的初心使命。2023年,燕赵财险主动对接国家和河北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制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全年为粮食生产项目、特色产业项目等提供风险保障1976.96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我们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细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提供风险保障2725.1亿元;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我们在2023年开发创新产品97款,其中涉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产品有47款,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0.49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3.4亿元;四是服务河北重大战略。围绕河北打造“新型能源强省”“交通强省”“物流强省”等重大部署,与省建投、河北高速、河北邮政等开展战略合作,提供风险保障1451.79亿元;五是加快完善区域机构布局。天津滨海支公司获批并开业,补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
新华网:在保护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燕赵财险如何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卢川:近年来,燕赵财险通过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三农”等方面积极贡献保险力量。
一方面是丰富农险产品体系。我们持续完善以中央政策性险种为主导,以地方政策性险种、商业险和创新性险种为补充的农险产品体系。2023年,燕赵财险开发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创新产品28款。
另一方面是延伸“三农”服务触角。我们大力实施“燕赵保险进乡村”工程,截至2023年底,已在全省1030个村建成“三农”保险服务站。积极推进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2023年为农民客户节省保险消费支出2682万元。
最后一方面是创新“保险+”模式。我们与期货公司合作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秦皇岛等地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3859万元;探索开展“保险+银行+担保+农户”金融服务模式,在张家口沽源等地试点落地撬动贷款约2224万元,为农民保收稳收提供了保障。下一步,燕赵财险将持续创新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