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再造良田
——涞水县三坡镇上庄村造地现场见闻
9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涞水县三坡镇上庄村,与刚刚受灾时不同,村南不再是一片砂石瓦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黑黝黝的20多亩的园子地。
不远处,正是一派繁忙景象——两台铲车正在清理淤积的砂石,很快又清出一片空地;两台自卸车往返穿梭,将一车车淤泥从不远处运来,倾倒在空地上,等候平整。
上庄村位于拒马河畔,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山村,也是野三坡景区边上有名的旅游村。在这场洪灾中,村里700余亩的河滩地全部被毁。“村南的园子地也未能幸免,被洪水冲成了‘戈壁滩’,土层全被冲走,留下一片碎石渣。”上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全利说。
与此同时,全村都被洪水浸泡,淤泥足有一米多厚,村民们清理出来的淤泥在村南河畔堆成了100多米长、10米多高的土山。
一头是无处存放的淤泥,一头是亟待修复的土地,这成了堵在村民心头的两大烦心事,更成为村里灾后重建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村党支部反复研究。
“我看了下,淤泥肥力很足,用它来造地挺合适。用淤泥垫底,上层再拌上沙土,花生、土豆肯定长得好。”91岁的老党员董德芳经历过1963年的洪水,整田造地很有经验。他一句话提醒了大伙儿。
“到底可不可行,还得专家说了算。”在镇里的联系下,农业专家现场把脉,给出了肯定的建议:完全可以用淤泥造地,肥力更足,效果更好。
“变废为宝,再造良田!”这下村民们吃下定心丸。村党支部马不停蹄制定出造田方案,决定率先恢复护村坝以里的园子地。
“这片地远离河道,修复难度较小,把菜地修复好,吃菜无忧,村民们重建家园就更安心了。”任全利说。
缺资金,三坡镇政府鼓励上庄村先行先试,协调来专项资金;人手少,村里雇用了10多台挖掘机、铲车、自卸车,造地效率大大提高……园子地原先的砂石瓦砾越清越少,被陆续覆盖上80厘米厚的淤泥。从8月15日正式动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多亩的园子地就基本成形。
“一开始村里也想组织抢种冬收大白菜,但专家说山里气温低,生长期短,已错过播种时节。”任全利说,现在村里全力抢时间造地,先用大型机械清理、填土,再上人工平整、清捡碎石,争取在明年开春前造出200亩菜地,不耽误春种春播。
“到时人均3分地,大伙儿吃菜肯定没问题!”村民董春雨满怀期待地说。(记者 寇国莹 马彦铭)